同時,一大批著名文化界人士和革命知識分子也奔赴蘇北,投入了蘇北抗日鬥爭的洪流中。
黃克誠不但重視蘇北根據地的政權建設,還十分重視蘇北的經濟建設。
海嘯,是蘇北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但是,國民黨歷任政府,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哪裡過問這種事。雖然在當地群眾和士紳的一再呼籲下,政府勉強撥了點經費,修了一道海堤,然而海嘯一來,海堤蹤影皆無。原來,由於國民黨各級官員層層剋扣,經費太少,地方官吏偷工減料,修了道簡陋的海堤,根本經受不起海嘯的衝擊。
於是,這一帶海嘯成災,滿目瘡痍。
黃克誠率部來到這裡,目睹房屋盡倒,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決心重新修築海堤,救民於水火之中。
“這是一件關係到海邊民生的大事,再困難也要修築,這會使民眾瞭解新政權和他們是一條心,是為他們辦事的。”黃克誠明確表示。
他把這事交給了民主政權阜寧縣縣長宋乃德。
華中局聽說此事,也給予了明確支援。
新四軍、八路軍打仗還忙不過來呢,還能顧得上修堤?老百姓以及當地一些開明士紳心裡不禁發出疑問。然而,事實又令他們不得不信。
宋乃德縣長親自詢問了海嘯造成的損失和修堤費用後,立即著手進行修堤工作。透過發行修堤公債,以工代賑的辦法,上萬民工上陣,八路軍、新四軍也利用戰鬥間隙上了海邊修堤。不久,一道全長九十華里的海堤勝利竣工。
恰巧,就在竣工第二天,海嘯來臨,直撲新堤,這次海嘯水位比上次水位高出六寸之多,但是新堤巋然不動,房屋無一沖毀。
當地群眾目睹此景,歡呼雀躍。
“共產黨才是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的!”透過與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