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在茫茫雨霧中的廣昌。
秋風瑟瑟,陰雨綿綿。
紅三軍團駐地充滿了火藥味。一場批判黃克誠的會議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
會議是由軍團政治部組織召開的,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作為中央和中革軍委的代表,也出席了這次批判會議。
這次集中批判黃克誠與寧都會議有相當大的關係。
10月上旬,蘇區中央局在寧都小源召開全體會議,這就是黨史上舉足輕重的“寧都會議。”
會議認為臨時中央7月21日給蘇區中央局的長信中要求“爭取江西首先勝利”的指示應當堅決予以執行。
接著,會議對中央蘇區自攻打贛州以來的全部工作進行了總結。
後方中央局領導在總結中對毛澤東進行了批判與指責。他們認為攻贛州“依據當時的情況都是絕對需要的”,之所以沒有打下贛州,是由於毛澤東等執行中央命令不堅決,指揮猶豫;4月紅軍攻打漳州,本來是在毛澤東正確指揮下取得了勝利,他們指責“進佔漳州雖獲勝利,有很大政治影響,但來往延緩了北上任務的實現”;至於8月下旬,紅軍在南豐、宜黃等地分兵,作群眾工作,他們認為是“對革命勝利估計不足”,是“對敵人大舉進攻的恐慌動搖失卻勝利信心”等等。
進而,後方中央局領導認為毛澤東在前三次反“圍剿”中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是“專去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主要危險”,指責毛澤東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搖羽毛扇子的方法指揮作戰,並且“不尊重黨的領導機關”等等。
結果,會議不顧周恩來、王稼祥等前方軍事領導人的反對,決定將毛澤東“召回後方”,專做政府工作,“所遺總政治委員一職,由周恩來同志代理。”
從此,毛澤東失去了軍權。
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