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小說:黃克誠 作者:風雅頌

片的鞏固的根據地。到此,建設四滿根據地的任務已經勝利完成。黃克誠看到形勢在飛速發展,這時再保留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的意義已經不大了,而應由東北局來統一領導部署東北地區的工作。

黃克誠打電報給中共中央和東北局,建議撤銷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原來由西滿分局領導的各省的工作,全部集中到東北局直接領導。

不久,中共中央和東北局覆電,接受了黃克誠的提議。黃克誠光明磊落,處處一心為公。

有一次,一位英俊的青年軍人找到了黃克誠處。黃克誠一見,非常高興。

這位青年軍人,名叫黃克雲。

黃克雲是黃克誠的堂弟。按輩份是同輩,可是年齡相差二十多歲。

黃克雲剛出來參加革命不久,是要到哈爾濱去學習,路過西滿分局駐地白城子。

黃克誠多年沒見到他了,又是問寒又是問暖。他拍拍黃克雲的肩膀,笑呵呵他說:“好!好!長得越來越像個軍人啦!”

黃克誠留他住了一個晚上,細細打聽家鄉的情況。

臨行時,他問黃克雲:“怎麼樣?你還有什麼困難吧?”

“沒有什麼困難了。就是……就是能不能幫我刻個私章?”黃克雲吞吞吐吐他說。

“要那個幹嗎?”黃克誠不以為然。

“有用唄!”堂弟還挺堅決。

於是,黃克誠叫來警衛員,吩咐他上街看一看,刻一枚章需要多少錢。

“你給他五毛錢就是了。”警衛員笑著說,“今天你弟弟來了,刻個章還不多給他點錢?”

“那不行,刻個章要多少錢就給他多少錢。從我的津貼費裡給他。”黃克誠很嚴肅。

黃克誠就是這樣一個人。

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軍隊的後勤工作,在爭取勝利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有人說,戰爭的勝利是打後勤。話說得可能過分一點,但從戰爭中看,沒有後勤,戰爭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東北戰爭初期如此,遼瀋決戰也是如此。

東北局把後勤提高到了戰略的高度。當時,東北局機關報《東北日報》曾為此發表社論,號召全軍加強後勤工作建設,並建議各級政府支援後勤工作,認為這是富有戰略意義的。

進軍東北初期,當時有十萬部隊、兩萬幹部、二十個中央委員出關,這中間就有長期做後勤工作的領導人。

葉季壯、張永勵、方誌浩、王錫元、高文智、孫儀之、張汝光……後來,又來了楊至誠、賀誠。他們在紅軍時期就做後勤工作。

東北是個新區,群眾未發動,政權未建立,部隊都是輕裝來的。有的甚至沒有穿棉衣。而當時遇到的敵人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有時候要一面行軍,一面打仗,其困難可想而知。當時,部隊給養是籌一頓,吃一頓,傷兵也沒人抬。這種情況相當普遍。部隊痛感後勤供應保障工作的重要。

有鑑於此,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成立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部長葉季壯。下轄供給部、衛生部、軍工部、兵站部、鐵路管理局、東北銀行總行等。

後來,東北民主聯軍撤出瀋陽,在梅河口成立了前總後勤部,仍由葉季壯任部長,副部長賀誠,政委是從蘇聯回來的楊至誠。另外,還組織了野戰後勤部和後方司令部。

四平保衛戰開始,後勤工作雖然有很多困難,物資還不豐富,但仍盡了最大努力支援前線。

這一時期,後勤工作雖然比較穩定,前後方也有了明確分工,但由於戰爭形勢緊張,國民黨軍隊不斷進攻,我軍處於且戰且退的狀態,後勤供應仍然改善不大,兵員不足,裝備陳舊。尤其是無根據地作戰,部隊士氣大大受到影響,少數部隊竟喪失了戰鬥力。我黨我軍處於最困難的時期。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敵人逐漸收縮,有的地方變為守勢,我軍則逐漸變為攻勢。這樣,運動戰開始了。我軍長途行軍,更需要後勤的有力支援。

原有的一套兵站組織機構,已不能適應部隊大規模決戰的要求。大規模的戰爭,要求後勤跟隨部隊前進。否則,就增加了前線的困難,不能進行持久的作戰。

為了著手準備同國民黨軍隊的戰略決戰,進一步加強東北我軍的後勤和支前工作,便提到了日程上來。

中央軍委指示東北局,擴充原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為後勤司令部,任命黃克誠為司令員兼政委,統管整個東北我軍的後勤工作。

在結束了中共西滿分局和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