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蹂躪,……這一幕幕從黃克誠腦際閃過。他明白了:國家、民族、社會都面臨著生死存亡,個人出路又從何談起呢?
黃克誠把個人出路問題完全拋在了腦後,他下定決心,要為國家、民族、社會尋找一條真正的出路!
衡陽北門外石鼓山。
山勢險峻,湘江、蒸水從山腳下相交而過。山水相間,別有一番景緻。
黃克誠邀偕黃庭芳、鄺振興、李卜成等幾個永興籍的同學興致勃勃地登上了石鼓山山頂。
登高遠眺,蒸水,湘江宛若兩條銀色的蛟龍交頸纏綿,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偌大一個衡陽城盡收眼底。蒼茫大地,無邊無垠。
黃克誠頓時感到心胸大開,心曠神怡。今日的黃克誠已經遠非昔日那個孤僻、鬱悶的黃克誠了。
他在認真仔細地閱讀了眾多的革命刊物之後,開始清楚了一個道理:只有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中國才會有出路;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而要革命,就必須有革命黨,必須由立志革命者加入革命政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鬥爭。
這時,國共合作開始,國民黨在全國各地發展很快。
黃克誠覺得,國民黨“一大”宣言頗有號召力,孫中山先生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深得人心。於是,他加入了國民黨。
加入國民黨之後,隨著革命活動的增多,黃克誠終於一掃往日的陰影,變得活躍起來。
這次登石鼓山,黃克誠要把一個在心中醞釀已久的想法付之行動。
同學們的歡笑打斷了黃克誠的思緒。他們正在撫摸山頂上那架兩米高的見黃克誠著《黃克誠自述》,人民出版社,第12頁。
大石鼓。
黃克誠上前一步,撫摸著這架不知經過多少風雨侵蝕的石鼓,感慨萬千。
沉思良久,黃克誠面對大家道:“記得晉時庾仲初寫過一首《觀石鼓詩》,別的我都記不住了,只記住了其中的兩句,‘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真是寫出了石鼓的氣魄。”
一旁的鄺振興不覺讚歎:“克誠兄,你真是博聞強記,連這犄角旮旯的詩還背得!”
黃庭芳笑著接茬道:“我剛想說話,這下倒不敢了。”“為什麼?”眾人問道。
“我若說了,該有比記性之嫌了!”
眾人大笑,都催促他道:“庭芳,快說,保證沒人說你!”黃庭芳用手輕撫了一下額頭,正色言道:“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載:”縣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經,鼓鳴則有兵革之事。‘“
眾人還未言語,李卜成一拍石鼓,打斷了黃庭芳的話:“這倒怪了,近年戰亂不斷,石鼓為什麼總也不鳴了?”黃庭芳稍思片刻道:“它鳴也罷,不鳴也罷,如今總歸是多事之秋,也正是你我同學為國效力之時啊!”
一句話使得大家都沉默了。
黃克誠看了同學們一眼,面容嚴肅他說:“剛才庭芳兄說到為國效力,我想了好多天了,現在局勢不穩,你我都是一介書生,將來要做番事業,總要互相提攜。我心中有個腹案,想說給大家聽聽。”
“克誠兄,你快說吧。”李卜成是個急性子,不住地催促道。黃庭芳、鄺振興也連連點頭。
“我提議,我們幾個人成立一個團體,你們看如何?”“正合我意!”
黃庭芳首先響應。
其餘兩個人也深表贊同。
幾個人都是永興籍的,來到衡陽讀書。於是,大家就為這個團體起了個名字——永興旅衡學友互助社。
黃克誠首倡成立的這個進步學生團體,主要成員是在衡陽讀書的各校永興籍學生,其宗旨是聯絡互助,讀書討論,共同學習新思潮。
互助社成員湊錢購買了一批國內外進步書刊,由黃克誠親自擔任圖書管理員,負責購買和保管書籍。
黃克誠在參加革命活動、組織進步團體的同時,又如飢似渴地閱讀著互助社購買的各類書刊。其中諸如達爾文、克魯泡特金、馬克思、恩格斯、布哈林等人的著述,進一步開闊了黃克誠的思想視野,特別是《共產黨宣言》引起了他很大的興趣,他讀得格外認真。由此,黃克誠一發不可收拾,他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想方設法找來了各種各樣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孜孜不倦地閱讀,並且進行認真的思考。
黃克誠在思想上發生了質的飛躍。他逐漸認識到,孫中山先生的國民革命思想是不徹底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社會諸問題。他開始接受了階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