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1 / 4)

小說:漢兵 作者:賴賴

至於那兩萬多西方聯軍的俘虜,對不起了,你們只能充當奴役,為重建樓蘭做貢獻,等貢獻度夠了,再放回家不遲。

雷東風等人此行的目的,乃是緊鄰西北行省的帝國川陝行省。

川陝行省,前朝之益州、漢中及西涼少部,乃是帝國環境最複雜的一個行省。

說其環境複雜,一方面是因其人口眾多、民族眾多,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民風彪悍,驍勇善戰。太祖立國之初,又信奉民族大同,多有自治政策傾斜,造成今日川陝、尤其是川中地區,豪強做大的局面。

另一方面卻是因其地理環境複雜,多為丘陵、溝壑與山林,想要管理,極其不易。

所以,帝國若大一個川陝行省,竟然只在首府成都府駐紮了一個二級軍團。

下邊的郡縣,卻多以民族自治為主,土司、團練勢力極其龐大。

其實,太祖臨辭世前,曾叮囑後人,一定要注重開拓川陝行省,並稱其為帝國的“大後方”。甚至,曾一度想將成都城設為中都。

但因川陝道路難行,為開闢一條通路,死傷不下萬餘人,歷經幾代才成一曲折,僅能容四馬並馳的山路。

所以,開拓川陝行省的事情也就慢慢擱置下來。

而且,川陝行省與帝國其他行省不同,帝國一般行省只為一部,戍邊的行省最高長官軍政合一,一般為當地所駐軍團長兼任,如帝國安息行省、西北行省莫不如此。

內陸和沿海行省則則軍政分離,最高軍事長官為軍團長,行政長官則為督守。

然而,如川陝行省,卻被分為陝北、川中和渝東、渝北四路。

其中陝北一路由帝國中南行省代為管轄,川中、渝東和渝南三路的最高長官為成都府的川渝督守劉仁則。

最高軍事首領則是常年駐紮成都府的帝國一個二級軍團的軍團長。

故此,世人多以川渝代稱川陝行省,但不管大環境怎樣,川陝行省卻是帝國最為富庶的幾個行省之一,這裡四面環山,氣候溫潤,一年四季幾乎皆可種植,因此在帝國西南,甚至有“川陝豐,天下足”的說法。

當然,帝國官方是不會承認這種說法罷了。

自古蜀道難行,川陝行省也是帝國交通最不方便的行省之一。雖然太祖從建國之初,就命眾軍開鑿蜀道,取道漢中出蜀,歷經千年,雖成一路,但與內地相比,仍是難行。

山路崎嶇,山峰巍峨,二月的西北還是冰雪連天,川陝行省卻是樹木蔥鬱。

碎石和黃土鋪就的山路上,兩排並列而行的漢軍騎兵正緩緩而行。

自從進入川陝行省,尤其是中南部,道路就愈加曲折。

雖然還算平整,但多是碎石,騎兵心疼戰馬,加上路的一側就是幾十米,甚至百來米的懸崖,加上彎路頗多,容易墜落山下,雷東風等人的速度降了下來。

“大哥,你看這大巴山裡飛禽走獸無數,山嶺孕育無數奇珍,真是個世外洞天啊。”張策手搭涼棚,望著遠處巍峨顯現的山峰,感慨道。

“是啊,這些東西卻都深藏大山之中,少有人知,本來我以為西北行省的道路已經夠差,沒想到川陝行省的道路竟然如此險要,若能佔據一關守之,萬夫莫開。”雷東風道。

“這山野之地,風光雖秀美,但多為蠻人,恐無中原之文化、經濟吧。”羅蘭嬌笑道。

“羅蘭姑娘卻是以地取人,失之偏頗了。”張策笑道。

“怎麼?張小兄弟別有見解麼?”羅蘭不服氣道,這兩人卻是針尖對麥芒,不過張策雖智,吃癟的道多是他,不是他無能,而是無奈。

第三卷 東風破 第四十章 埋伏

“見解不敢談,只是這川陝行省,漢中土地肥沃,又臨近河套平原,多產煤鐵、駿馬,而川中盛產井鹽、藥材、木材、蜀錦更是天下聞名,如此怎能說無經濟呢?甚至川中富商雖不名天下,但其實天下鉅富難比川中;至於文化,當年太祖之義弟劉備劉玄德被封川陝第一督守,雖只黨政十餘年,卻在川中各處廣建學堂,尤其是成都府的川中陸軍講武堂,乃是帝國西南第一軍事學院,更何況川中眉山刻印業發達,乃天下四大刻印之一,哪一個川中讀書人家中不藏書百冊以上,怎能說川中無文化呢?”張策侃侃而談,好不瀟灑。

“算你說的有理,其實這些姐姐我也知道,嘻嘻……”羅蘭嬌笑道。

“正謀小兄弟對川中這麼瞭解啊,那可知川中的青城山和峨眉山乃是我道教的聖地啊。”老道林清平插口賣弄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