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東風也不惱怒、沒有對這個分配提出一點異議,而是自行成為一組,按照條例從飛虎軍團挑選了一百飛虎軍精銳的槍弓騎兵,開始了實戰考核。
當日,很多人,都等著看這個一直沉悶不語,默默忍受欺辱的大個子的笑話。
然而,也正是這一年的的考試,雷東風一鳴驚人。帝國紀元993年的年末,註定是這個看似木訥少年揚名江山陸軍高等學院的時間。在隨後持續一週的對抗中,雷東風帶領他的一百手下,對抗著對方少則二三百,多則近千人的兵力。
先是在個人考核上,以一個入學時勉強能爬上馬匹,卻數次摔下戰馬的青澀少年,成長為生根在馬背上,在立射、騎射等專案上一舉奪得第一的英傑(年度考核個人最高稱號,由高到低分別為:英傑、英豪、英雄)。
接著,在選修的戰略考核上,也就是指揮士兵進行攻防演習的科目上,一舉殺入決賽,最後惜敗在一隊六人的組合上。
除了最後一戰,雷東風手下騎兵折損率竟然低於30。
也正是從993年的年末,再無人敢小瞧這個言語木訥,卻心懷錦繡的孤獨少年。
更多的人,也漸漸明白,少年那無言的抵抗並不是軟弱,而是一種不屑於計較的驕傲。
而陸軍高等學院的院長趙輝城,更是在敢看戰略考核後,親自找到雷東風,將他叫去詳談了許多。
可惜,雷東風對學院的記憶在這裡嘎然而止,出現了一年多的空白。
而雷東風現在所能回憶起的,除了這入學第一年的隱忍與厚積薄發,就是後來張策入學後,兩人結交,快意恩仇,被人稱為“學院雙驕”的那段歷史。
這一段遺失的記憶,曾讓穿越而來的雷東風百思不得其解,但今日張策忽然提及的這個段亦臣,卻有如一道閃電,劃過雷東風的內心,讓一些片段瘋狂的湧入他的心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