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小學入學人數為27萬,到1977年超過1000萬人。文盲也從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經濟的繁榮使腐化之風迅速蔓延。王室成員靠充當中間人撈取鉅額合同佣金,他們常常是透過他們掌握多數股票的公司進行的。一些政府官員和軍官也利用職權,收受大筆賄賂。賭博機構和娛樂場所到處出現,吸毒者日益增多。由於進口先進技術,外國技術人員隨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響幾乎滲透到每一個領域。
儘管伊朗的經濟發展了,但貧富差別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加擴大了。對於一小撮富有冒險精神的買賣人來說,“白色革命”就好比是一個聚寶盆,簡直堆滿黃金似的。他們發了大財,擁有豪華的西式別墅,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數以上的居民,依然處於最低生活水平之下,他們赤貧如洗,百病成災。
巴列維篤信他的“白色革命”能使伊朗一天天地富裕起來,從而使他的經濟堅如磐石。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的現代化計劃速度大快,從而破壞了國家整個經濟的平衡。他美妙的夢想超越了國家的現實,因此他也就忽視了群眾的願望,看不起教士,既敵視世界,又敵視自己的人民。特別在他當權的最後兩年多中,即1976年到1979年之間,他的軍備政策,他的家屬及隨從的腐化,他的獨裁統治,就象癌細胞一樣吞噬著整個國家和社會制度。所以,巴列維國王的“白色革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並推動了伊朗社會的發展,但這一切都未能使他最終免於垮臺,未能使他終生並永久地保住孔雀寶座。
7。5 與反對派領袖霍梅尼作殊死搏鬥
1963年6月5日,巴列維國王在德黑蘭的薩達巴德宮憑窗眺望,忽然望見城南遠處有一股股黑色煙柱正在突突地向空中升騰,然後又在空中向四周圍擴散,瀰漫在德黑蘭南邊的下城區的上空。顯然這是巴剎(商業區)起火了。
巴列維國王想起來了,6月5日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信徒舉行宗教儀式,悼念侯賽因教長的日子。侯賽因教長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孫子,後來根據哈里發·葉茲德的命令而遭到殺害的。每逢這個忌日,也就是6月5日,人們一想起當年這個篡權者葉茲德僥倖取勝,贏得合法繼承人的往事,憤怒與哀慟便交織在一起湧上心頭,什葉派信徒便紛紛到清真寺舉行悼念儀式。望著眼前的大火,巴列維心頭不覺掠過一道不祥的陰影,一個最使他感到頭疼的反對派領袖的名字立時出現在他的腦海裡,這一定是他搗的鬼。這個人便是霍梅尼。
霍梅尼是伊朗的大阿亞圖拉即宗教領袖之一,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旁系後裔,即什葉派教徒最崇拜的十二個伊瑪目(政教首領)中第七個伊瑪目的後裔。霍梅尼於1902年出生於伊朗內地的一個小城鎮。霍梅尼未滿週歲時父親就遭殺害,殺害他父親的兇手是巴列維的父親禮薩·汗的密友,這便使霍梅尼與巴列維先天地結下了仇恨。霍梅尼父親死後不久,他母親也撒手人寰,他不得不依靠兄嫂度日。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使霍梅尼養成了內向而執拗的性格,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有了思考政治問題的習慣,立下了治國平天下的宏願。他選擇了伊斯蘭教作為終生信仰,19歲時就進入阿拉克的一所神學院學習。第二年,他的導師到聖城庫姆主持神學院,他也跟著去了。在庫姆,他潛心鑽研伊斯蘭教經典,並對東西方古典哲學很有興趣。他認定,伊斯蘭教的政治、經濟、社會和道德的教條,只有透過掌握政權才能得到全面的實行。在40年代初,他寫成《秘密的發現》一書,第一次提出了伊斯蘭政權的問題。60年代初,霍梅尼開始了同巴列維王朝的政治鬥爭,他激烈反對巴列維國王的土地改革和婦女解放,帶頭譴責“白色革命”,號召他的信徒起來造巴列維國王的反。巴列維國王憎恨霍梅尼,而且不隱諱這一點,他不放棄一切機會貶低霍梅尼。然而,霍梅尼也不是一個弱者,他對巴列維施加給他的壓制予以加倍的回敬。
1963年,霍梅尼決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動一次政變,他利用德黑蘭各大清真寺作為活動舞臺,接二連三地進行講道,不斷地攻擊巴列維王朝的政權。不過,阿亞圖拉霍梅尼在提到巴列維國王時,並不直呼其名,而是將巴列維比做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篡權者哈里發·葉茲德,用“今日的葉茲德”含沙射影地攻擊巴列維國王。當時,霍梅尼去講道的各大清真寺,氣氛緊張,已到劍拔彎張的程度:信徒們一做完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