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第二艦隊指揮官莫官讓就已經收到了情報。
結果,朝鮮王國水師盡喪,還讓梁鵬飛的部隊把那釜山港也給佔了,而正是因為朝鮮王國出師,給了梁鵬飛留在九州島和濟州島的軍隊一個絕好的開戰理由。
立即派出了使節責問朝鮮王國,要求他們割讓釜山港一帶作為賠償。朝鮮王國大王李玜自然不甘心失敗,又派出了大軍進軍釜山。
結果,惹惱了遠在廣州的梁鵬飛,梁鵬飛立即給北洋艦隊及北方駐軍一個全新的進攻計劃:仁川登陸戰。
不過,這個軍事計劃抵達了樊文才等人的手中之後經過了修改,變更成了更加狂野激進的進攻計劃:漢江登陸戰。
讓那隻擊敗了朝鮮王國軍隊的僕從軍:兩個倭人僕從師乘水師運兵船直抵金泉,然後兵鋒直指朝鮮王國都城漢城南部的重鎮清州。
朝鮮王李玜大懼,調集大軍前往清州,而這個時候,以北洋艦隊和一個師的登陸部隊為主力,直接經由漢江入海口進入了漢江,僅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十七艘戰艦加上過百艘運輸船,將一個師外加上北洋艦隊的五千海軍陸戰隊,直抵漢城城牆之下。
不過,這一場登陸戰沒有一個將士傷亡,十七艘戰艦用他們的重炮將那漢城的一面城牆轟塌了一半,然後派出了使節,那位朝鮮國王李玜立即表達了自己對於華夏天朝上國濤濤不絕的敬仰之情,願意割讓釜山港作為賠償,並且願意支援一百萬兩的戰爭賠償款。
而梁鵬飛並沒有要錢,只是收入了釜山港及周邊一百華里的土地,還有朝鮮王國北部的咸鏡道,以及平安道的鴨綠江沿岸。
所謂的咸鏡道,指的是朝鮮在圖們江南岸的女真屬地建立六鎮,始於女真猛哥帖木兒被害之後。誘殺把兒遜後,朝鮮不敵女真部落的報復,於一四一零年將慶源府移於鏡城,“兵馬使無與守者,遂罷其鎮”。一四四三年猛哥帖木兒遇害後,建州女真實力大為削弱,一四三四年年朝鮮趁機迅速將慶源府北移至蘇多老;將原置於石幕的寧北鎮移至伯顏愁所,後又移至阿木河(斡木河),置會寧鎮。一四三五年,朝鮮在伯顏愁所的寧北鎮設鍾城郡,以鎮節使兼知郡事,後將該郡移至愁州,升為都護府。
一四三七年,朝鮮于孔州置慶興郡,後升為都護府。一四四零年,朝鮮于多穩置穩城郡,“徙慶源及吉州以南,安邊以北各官戶實之”,翌年升為都護府。一四四九年,朝鮮于石幕增設富寧鎮。 -
至此,朝鮮在圖們江中下游南岸地區置成六鎮,並採取了招募民夫修築邑城、設定鎮堡等措施來鞏固對新開拓地域的管理。朝鮮沿圖們江,從會寧的禿山煙臺起,直至慶源訓戎鎮修築了數百里長城和數十個城堡(李朝長城),並頒佈實施優惠政策動員南部地區人口向六鎮遷移,不斷加強北部六鎮地區的防衛和開發。
朝鮮沿圖們江南岸設定會寧、富寧、姚城、穩城、慶源、慶興六鎮,標誌著今圖們江中下游地區的中、朝兩國東段邊界線的形成。朝鮮世宗在位三十二年,在開疆拓土上空前絕後。
《李朝世宗實錄》曰:“新設四邑,我祖宗肇基之地,以豆滿江為界……豆滿江,天所以限彼我也。” 咸鏡道地方,原系元朝領土為朝鮮逐漸吞併,特別是鹹北,更是在明朝以後才悄悄蠶食的。甚至連朝鮮國王中宗也曾表示:“咸鏡道本非我國地也。”
而樊文才這些傢伙本就是海盜,再加上樑鵬飛手底下的人全都沾染了他的習氣,沒理都要說出三分理來,更何況梁鵬飛蒐羅來的那本《李朝世宗實錄》裡邊記載得清清楚楚。
都城就在炮口之下,幾萬武裝到牙齒的精銳士兵虎視眈眈,朝鮮王國國王就算是想逃都沒地方逃,加上一部份被重金賄賂的大臣們一力支援土地換和平計劃。無奈之下,朝鮮國王李玜只得同意了這個條約,不過,在武力的威攝之下,朝鮮王國同意將咸鏡道及平安道北部鴨綠江沿岸劃歸華夏天朝。
而透過大量的賄賂來控制朝鮮王國內政治派別,挑起雙方甚至是多方之間的爭鬥,反正朝鮮王國裡的貴族與士子與前明時候的政治鬥爭幾乎是沒有什麼差別,而且是更熱鬧。
朝鮮一個小國,政治派別居然多大十餘個,比如明宗時期士林派分裂形成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時的東人黨(嶺南學派)和西人黨(畿湖學派)。
東人黨在政治鬥爭中得勢後又分裂為以李滉(李退溪)為首領的南人派和姚滎植為首領的北人派。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姚雍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