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農蓑漁罟。
怪石為實友,名琴為和友,好書為益友,奇畫為觀友,法帖為範友,良硯為礪友,寶鏡為明友,淨幾為方友,古磁為虛友,舊爐為燻友,紙帳為素友,拂麈為靜友。
掃徑迎清風,登臺邀明月。琴觴之餘,間以歌詠,止許鳥語花香,來吾几榻耳。
風波塵俗,不到意中,雲水淡情,常來想外。
紙帳梅花,休驚他三春清夢,筆床茶灶,可了我半日浮生。
酒澆清苦月,詩慰寂寥花。
好夢乍回,沉心未燼,風雨如晦,竹響入床,此時興復不淺。
山非高峻不佳,不遠城市不佳,不近林木不佳,無流泉不佳,無寺觀不佳,無雲霧不佳,無樵牧不佳。
一室十圭,寒蛩聲暗,折腳鐺邊,敲石無火,水月在軒,燈魂未滅,攬衣獨坐,如遊皇古意思。
遇月夜,露坐中庭,心爇香一住,可號伴月香。
襟韻灑落如晴雪,秋月塵埃不可犯。
峰巒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疏,半畝如同金谷。
觀山水亦如讀書,隨其見趣高下。
深山高居,爐香不可缺,取老松柏之根枝實葉,共搗治之,研風昉羼和之,每焚一丸,亦足助清苦。
白日羲皇世,青山綺皓心。
松聲,澗聲,山禽聲,夜蟲聲,鶴聲,琴聲,棋子落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皆聲之至清,而讀書聲為最。
曉起入山,新流沒岸;棋聲未盡,石磬依然。
松聲竹韻,不濃不淡。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世路中人,或圖功名,或治生產,儘自正經。爭奈大地間好風月、好山水、好書籍,了不相涉,豈非枉卻一生!
李巖老好睡。眾人食罷下棋,巖老輒就枕,閱數局乃一展轉,雲:“我始一局,君幾局矣?”
晚登秀江亭,澄波古木,使人得意於塵埃之外,蓋人閒景幽,兩相奇絕耳。
筆硯精良,人生一樂,徒設只覺村妝;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才陳便得天趣。
蔡中郎傳,情思逶迤;北西廂記,興致流麗。學他描神寫景,必先細味沉吟,如曰寄趣本頭,空博風流種子。
夜長無賴,徘徊蕉雨半窗,日永多閒,打疊桐陰一院。
雨穿寒砌,夜來滴破愁心;雪灑虛窗,曉去散開清影。
春夜宜苦吟,宜焚香讀書,宜與老僧說法,以銷豔思。夏夜宜閒談,宜臨水枯坐,宜聽松聲冷韻,以滌煩襟。秋夜宜豪遊,宜訪快士,宜談兵說劍,以除蕭瑟。冬夜宜茗戰,宜酌酒說《三國》、《水滸》、《金瓶梅》諸集,宜箸竹肉,以破孤岑。
玉之在璞,追琢則珪璋;水之發源,疏浚則川沼。
山以虛而受,水以實而流,讀書當作如是觀。
古之君子,行無友,則友松竹;居無友,則友雲山。餘無友,則友古之友松竹、友雲山者。
買舟載書,作無名釣徒。每當草蓑月冷,鐵笛風清,覺張志和、陸天隨去人未遠。
“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此趣惟白香山得之。
清姿如臥雲餐雪,天地盡愧其塵汙;雅緻如蘊玉含珠,日月轉嫌其洩露。
焚香啜茗,自是吳中習氣,雨窗卻不可少。
茶取色臭俱佳,行家偏嫌味苦;香須沖淡為雅,幽人最忌菸濃。
朱明之候,綠陰滿林,科頭散發,箕踞白眼,坐長松下,蕭騷流觴,正是宜人疏散之場。
讀書夜坐,鐘聲遠聞,梵響相和,從林端來,灑灑窗几上,化作天籟虛無矣。
夏日蟬聲太煩,則弄蕭隨其韻轉,秋冬夜聲寥颯,則操琴一曲咻之。
心清鑑底瀟湘月,骨冷禪中太華秋。
語鳥名花,供四時之吟嘯,清泉白石,成一世之幽懷。
掃石烹泉,舌底朝朝茶味,開窗染翰,眼前處處詩題。
權輕勢去,何妨張雀羅於門前;位高金多,自當效蛇行於郊外。蓋炎涼世態,本是常情,故人所浩嘆,惟宜付之冷笑耳。
溪畔輕風,沙汀印月,獨往閒行,嘗喜見漁家笑傲;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甘心藏拙,不復問人世興衰。
手撫長松,仰視白雲,庭空鳥語,悠然自欣。
或夕陽籬落,或明月簾櫳,或雨夜聯榻,或竹下傳觴,或青山當戶,或白雲可庭,於斯時也,把臂促膝,相知幾人,謔語雄談,快心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