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部分(2 / 4)

小說:海魂 作者:片片

5000噸以內(透過巴拿馬運河的標準),可是,很快工程師就發現,如果要嚴格限制戰列艦的排水量的話,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建造出比“依阿華”級戰列艦更好的戰艦了。可問題是,如果增大排水量的話,那麼戰列艦就無法透過巴拿馬運河,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往返的時候。就只能繞道南美洲南部地合恩角,這將非常的麻煩,會使航線延長數千海里。美國海軍再三權衡之後,認為壓制敵人才是關鍵,因此最終放寬了設計標準,不再嚴格要求限制戰艦的排水量,甚至到後來也不要求限制戰艦的最大寬度與最大吃水深度(這兩項也是透過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指標)。

放寬了手腳之後,工程師很快就確定了戰列艦的主要效能指標。在最初的設計中,其標準排水量為605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73500噸。而日本的“大和”級地這兩項資料分別為62315噸與68200噸。也就是說,“蒙大拿”級在建造服役之後,將是美國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設計工作在42年7月中旬就完成了,美國海軍對其設計指標也相當滿意,並且隨後就安排了費城,紐約,以及諾福克的幾家造船廠進行建造。可是。該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在最初的設計中。“蒙大拿”級除了巨大的排水量之外,其艦長達到了282米,寬37米,吃水12米。後兩項資料已經超過了巴拿馬運河的最大通航能力,同時也超過了當時世界上其他的戰列艦。而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因為美國工程師認為日本的“大和”級比唐帝國的“新省會”級地戰鬥力更為強悍,因此將設計目標直接對準了“大和”級,而不是“新省會”級,最終導致其排水量劇增。

為了能夠應付460毫米口徑主炮的威脅,“蒙大拿”級採用的是50倍徑的16英寸主炮,透過增加一座三聯裝炮塔的方式提高了戰列艦的火力密度,從而提高了戰列艦的打擊能力。毫無疑問,這個決策是相當正確的。如果當時美國海軍決定採用更大口徑的主炮的話。不但在研製上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且也不可能在戰列艦上安裝四座三聯裝炮塔,另外相關的設計也需要改動,還得重新研製一些配套的零備件,這講是異常麻煩的事情。而事實也證明,日本海軍用的45倍徑的460毫米主炮除了在射程上要比50倍徑的16英寸主炮,以及唐帝國海軍使用的50倍徑的400毫米主炮稍微遠一點之外,在其他的效能,特別是穿甲能力方面並沒有超出多少。而在射速,以及火炮身管壽命,火力密度等方面,反而差了不少。而當時透過增加主炮身管長度,來提高主炮的威力,也正是唐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選擇的一條捷徑。美國人做出的同樣選擇不但最終提高了戰列艦的火力,同時也減少了麻煩。

實際上,50倍徑的16英寸主炮的威力並不小。在使用1225公斤的重型穿甲彈的情況下,可在3萬碼的距離上擊穿581毫米厚的垂直裝甲鋼板,在2萬碼的距離上的穿甲威力達到了521毫米。而當時戰列艦的交戰距離多在2萬碼以內,而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包括“蒙大拿”級在內,有著500毫米以上厚的主裝甲!也就是說,“蒙大拿”級的主炮不但可以轟穿任何一個對手的主裝甲,同時還能夠擊穿自己的主裝甲!而為了提高生存能力,“蒙大拿”級的裝甲比“依阿華”級提高了一個檔次。“依阿華”級的主裝甲厚度只有16英寸,而“蒙大拿”級提高了100毫米,達到了500毫米的厚度。這已經是當時能夠加裝的最厚的裝甲了,可在越來越厲害的穿甲彈面前,這仍然顯得有點單薄。

相比較一下,當時唐帝國海軍在“新省會”級上使用的55倍徑的400毫米主炮在使用26式穿甲彈的時候,可以在3萬碼的距離上打穿40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鋼板,在2萬碼的距離上的穿甲能力達到了550毫米。雖然“新省會”級的主炮在使用了更長的身管,以及更好的穿甲彈之後,其穿甲威力在“蒙大拿”級之上,但是,“新省會”級的主裝甲厚度只有420毫米,大概等同於美國海軍500毫米厚的裝甲鋼板。也就是說,在2萬碼的交戰距離之內,“新省會”級戰列艦有很大的把握擊穿對方的裝甲,可同時也會被“蒙大拿”級的主炮給洞穿。

除了增強主炮威力。提高火力密度,並且加厚裝甲之外,“蒙大拿”級還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比如,單獨設定每一個動力艙,這樣就提高了動力艙的生存能力,避免某一個動力艙進水而導致相鄰的動力艙也進水,最終使戰艦失去所有的動力。而在動力艙之間設定的垂直裝甲鋼板,還避免被一發炮彈打掉幾個動力艙的危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