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卻最為可靠的管理體系。同時,談仁皓也認識到了,帝國的這臺戰爭機器到底有多麼的龐大。
帝國海軍一共有五所艦艇設計院,分別是大連艦艇設計院,青島海軍研究設計院,松江艦艇設計院,高雄艦艇設計院,以及廣州海軍設計院。這五所設計院中,大連,松江,廣州三個設計院的規模最大,主要承擔巡洋艦及其以上級別的戰艦設計工作,而且都有各自的相關機構,比如材料,彈藥,化工等等相關的實驗室。
帝國海軍一共有二十四家造船廠,其中八家造船廠可以承擔萬噸級以上的重型戰艦的建造工作,而能夠承擔三萬噸級以上主力戰艦建造工作的則有四家。規模最大的造船廠是江南造船廠,該廠的老廠址在吳凇江,而新廠址在崇明島上,廠區面積達到了兩萬多畝,工人職員近三萬人,擁有三座可以承建五萬噸級艦船的大型船塢,如果以戰時體制進行生產的話,可以同時保證三艘戰列艦在船塢建造,而另外三艘戰列艦則在碼頭上棲裝。而這四家造船廠一共有九座可以承建五萬噸級戰艦的大型船塢。工人職員總數超過了十萬人。
毫無疑問的,帝國海軍的強大不是沒有任何的基礎。在上次大戰結束之後,帝國海軍只讓這些船廠以不到三分之一的建造能力在運作,就足以保證帝國海軍戰艦的正常更新換代了,如果戰爭爆發的話,那麼帝國海軍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讓這些船廠全都滿負荷運轉,為海軍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戰艦。當然,這樣龐大的造船能力是建立在帝國龐大的工業基礎上的,如果沒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鋼鐵,化工,電力等等工業基礎的話,那麼帝國就無法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製造業。
讓談仁皓感到驚訝的事情太多了,除了龐大的艦艇建造業之外,帝國海軍的其他裝備製造工業體系一點都不遜色。特別是在上次大戰中,帝國經歷了歷史上最慘痛的“失敗”,失去了獨霸全球的寶座,這讓帝國的所有軍民都在反思,為什麼強大的唐帝國沒有能夠在戰爭中獲得完全的勝利,被迫與東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停戰條約。在保住了顏面的同時,也失去了應有的地位。痛定思痛,也就是在戰爭結束那一年,帝國開始了全面的工業體系改制,從而為帝國在這十多年裡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帝國海軍的動力絕不僅僅來自於某一種感情,更多的時候,是在巨大的威脅下不得不以超快的速度發展的。當談仁皓看到了帝國海軍正在研製,以及近期即將裝備的一系列的艦艇時,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這些艦艇有著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直接以三個主要對手正在裝備以及正在研製的新興艦艇為目標,針鋒相對的研製足以壓倒,至少剋制住對手的戰艦。
比如,日本在去年秘密開始研製“大和”級戰列艦,排水量超過了六萬噸,主炮口徑達到了創紀錄的460毫米,而且裝甲厚度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海軍中服役的,以及正在研製的戰列艦。美利堅合眾國也幾乎同時提出了“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研製要求。大英帝國也拿出了相似的戰列艦設計方案。甚至連法蘭西王國,這個並不是一流海軍強國的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新型戰列艦計劃。帝國海軍在年初就針鋒相對的提出了新戰列艦的研製計劃,要求建造出一級能夠完全壓倒其他所有列強的新式戰列艦。三家主要的設計院也很快拿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而四家造船廠為了能夠獲得海軍的訂單,都對自己的船塢進行了改進,以滿足新的建造要求。
這就是殘酷而又龐大的海軍軍備競賽。海軍軍備競賽就是在燒錢,與陸軍的軍備競賽不一樣,海軍不可能透過擴編來壓倒對手,裝備的重要性在海軍的軍備競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沒有最好的戰艦,就沒有最好的艦隊,也就沒有最強大的海軍。本來世界各列強都想避免這種幾乎是用黃金堆出來的軍備競賽,因此九個有影響力的海上強國簽訂了《松江條約》。不過,該條約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年,再過兩年,條約就將失效,只要有一方不同意繼續延長條約的話,那麼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就將再次展開,新的全球戰爭也將很快爆發。顯然,現在肯定有一些國家不想再繼續延長《松江條約》,因此各個海上強國都開始研製新的戰艦,完全不受條約限制的戰艦。
談仁皓也從帝國海軍近期的一系列變化中看出了新軍備競賽,乃至新的全球戰爭的端倪。帝國海軍這臺戰爭機器已經開始加速了,越來越多的新型戰艦,作戰飛機,彈藥都已經提上了研製與裝備的日程安排中來。這就如同一場沒有終點馬拉松賽跑一樣,誰能堅持到最後,那麼誰就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
沉浸在巨大震驚中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