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拍即合。立即開始策劃轟炸京都的作戰行動。而談仁皓也考慮到,轟炸京都也許會受到上面的制止,所以他沒有急著把轟炸計劃報告上去。而是在轟炸機群出發之前半個小時才把計劃發回了海軍司令部。這樣一來,就算海軍司令部要終止這一任務,等到新的命令送到的時候,機群就已經出發了,而且已經離開了招回機群的範圍。
三個年輕人都沒有想到這麼幹的後果,他們所想到的只是如果能夠炸死天皇的話,那他們就書寫了新的歷史。當然,轟炸京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京都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地區,距離硫黃島大概有一千四百公里,而且轟炸機群至少得在日本本土上空飛行五十分鐘。也就是要頂著地面的高射炮火,以及前來攔截的日本戰鬥機飛行近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裡,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羅雲衝反覆計算之後,得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每架轟炸機最多攜帶兩噸炸彈,而且還得在彈艙裡安放一個臨時副油箱,以多帶幾百公斤的燃料,不然轟炸機地作戰半徑無法滿足要求。另外,還必須得將所有地自衛武器全部裝上去。讓轟炸機恢復原來的樣子,不然很難突破日軍戰鬥機的封鎖與攔截。另外,為了減少損失,就只能高空投彈,而這就必須要增加轟炸機地數量,以保證能夠投下足夠多的炸彈。
二十八日,兩個島嶼上的航空勤務人員,飛行員都忙碌了起來。以前被拆下來的機關炮都被裝了回去,而且還得給轟炸機的彈艙裡安放臨時副油箱。要為七個團,一千兩百架轟炸機進行改裝,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
同一天,部署在八丈島上的三個中隊的戰鬥機也做了一番改裝,將常用的250升副油箱換成了400升的大型副油箱,這樣才能將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延長到450海里,並且保證戰鬥機可以與敵機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空戰(空戰時的耗油量遠超過了巡航時的耗油量)。
改裝工作一直持續到了二十九日凌晨。勤務人員在休息了兩個小時之後,在天亮的時候又立即開始為轟炸機的出發做準備。這又是一件累人的事情,不過這次勤務人員得到了幫助。談仁皓手裡多出了兩百個機組的飛行員,這些飛行員對轟炸機的瞭解不在勤務人員之下,他們在不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可以協助勤務人員完成起飛前的準備工作。
羅雲衝是在七點五十分開始向飛行員傳達任務,八點十五分,飛行員開始登機。第一架轟炸機在八點二十五分離開了跑道,而最後一架轟炸機是在八點五十五分起飛的。因為多了兩個機場,所以轟炸機在起飛的時候輕鬆了很多,也減輕了飛行員的壓力。
從八丈島上起飛的護航戰鬥機是在七點四十五分出發的。三個中隊的108架“隼”式戰鬥機在起飛之後,首先向南飛行了二十海里,脫離了八丈山上的日軍視野之後,這才轉向西飛行,然後前往與轟炸機集合的海域上空。
九點十三分,蔣時寬上校率領的第一批轟炸機群與戰鬥機匯合了。這次採取的護航戰術仍然是一前兩後。一箇中隊在轟炸機群前方大概二十海里處飛行,另外兩個中隊分佈在轟炸機群兩側的上空,提供直接掩護。
九點三十八分,所有的轟炸機都追了上來。一千兩百架轟炸機分成了三個大編隊,蔣時寬率領的是三個團的第一編隊,後面是二團長冒廷敦上校率領的兩個團,最後面則是三團長柳向志率領的另外兩個團。因為機群規模太大了,而京都的市區面積並不大。轟炸機被分成了三部分,將對京都進行三次覆蓋轟炸,確保不錯過任何一個目標。如果真是對付工業目標的話,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談仁皓與羅雲衝為了保險,才決定浪費上千噸炸彈,進行三輪重複轟炸!
談仁皓是在吃早飯的時候派一名通訊參謀把作戰計劃發回去的,然後就來到了塔臺上。
“仁皓,我覺得有點冒險。”羅雲衝也在這裡,轟炸機群已經出發了,“如果炸死天皇對我們沒有好處的話,那我們這次的轟炸就肯定要出問題了。”
談仁皓長吸了口氣。“好處是肯定有的,問題是,到底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另外,我們誰也不知道天皇有沒有在京都,能不能炸死天皇都是個問題,誰能保證呢?別想那麼多,如果有麻煩的話,我會承擔的!”
羅雲衝看了談仁皓一眼,也就不再說什麼了。炸死天皇是個很大的誘惑,同時也是一個未知因素。如果因為天皇被炸死,日本人的戰爭意志被激發出來的話,那就是更大的麻煩。這也是羅雲衝的擔心,誰也不知道,在天皇完蛋之後,日本會變成個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