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傳承一併留與此地,並且利用佛巖區的密集金竺巖,佈下了一個守護雪禪竺林的陣法。
這個陣法曾經最巔峰的時期可以在自行運轉之下,讓陣法變化自行推演到四百三十多種,而如果由了圓禪師本人親自動手駕馭推演,其變化數量還可以提升大約一百種左右,也就是五百三十種上下這個數量,已經足夠突破成為六級陣法了,可見了圓禪師本人,在陣法一道上,也有非常深刻的感悟。
整個佛巖區是整個雪禪竺林的門戶,也是一個巨大的迷宮,若想在雪禪竺林內來去自如,必須佩戴由九禪寺幾位主持方丈親自用佛法加持的“密羅檀珠”才行,若是沒有佛法加持的“密羅檀珠”,貿然走到裡面一定會被巨大的金竺巖林困住,兜兜轉轉,無論如何也出不來。
雪禪竺林的第二個部分,就是藏經谷了,這個部分正好就在佛巖區的後面,是一大片呈連綿起伏山地勢的深山幽谷。
在藏經洞裡,所有的石壁、山體上都刻著密密麻麻的經文,這些經文的出處正是了圓禪師以及九禪寺歷代先師留下來的遺澤,其中藏經谷內有很多天然的以及人為開鑿的洞天福地,數量可謂不少,而且每一處洞天福地相互之間的距離不近也不遠,大約有著半里地的樣子,不過這些洞天福地的位置都非常好,可謂是集天地日月之精氣的頂級寶地。
而且在洞天福地裡面,都刻滿了治療心魔、除滅業障、清心靜氣的佛經,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有了心魔、業障的修行者到此,並不需要怎樣習練,只需對著牆壁上的經文日日唸誦,然後運轉幾遍由九禪寺的得道高僧傳授的心經秘法,就能讓心境徹底安靜下來,有心魔的時候唸誦可除心魔,沒有心魔的時候唸誦,還能靜下心來幫助修為飛快提升。
正因為擁有如此奇效,九禪寺才會倍受推崇,無數名人修客恨不得能以進入九禪寺修行為榮,日日堵在山門前,請救佛祖點化一二。
其實風絕羽並沒有從九禪寺的正門過來,要是從正門過來了,他一定會看到在九禪寺的大門外,大約半山腰的地方有數排搭建簡易的茅屋,還有兩個涼亭,那裡叫問香亭,是專門給來往訪客暫時落腳的地方,而問香亭,基本上每日香客不斷,多少人即使知道九禪寺難進,還是把腦袋削成尖的往裡鑽,有的人住在問香亭一住便有數年、十數年不走,耍著賴皮非要入雪禪竺林一觀,然而到最後,真正能如願的只有十之一二,這是因為要進雪禪竺林不僅需要非常昂貴的香油錢,還必須有人介紹,一般人可不招待。
藏經洞之後,就是雪禪竺林最重要的部分了,也是“禁域”二字的真正來源,此地是雪禪竺林最後方的一條隱秘的峽谷,想傳這個峽谷的盡頭是個死衚衕,截然著一條條的地勢複雜的山脈,而這處峽谷就是了圓禪師聲名鵲起之地,也是現如今九禪寺所有機密所在,這條峽谷叫“智慧谷”。
佛家的智慧,體現在“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個方面。
“成所作智”指的就是常人五識。
“妙觀察智”指的是第六識,謂之能分善、惡。
而“平等性知”,乃是佛教講究的、凌駕於第六識之上的第七識,第七識叫未那識,又叫傳送識,指的是一個人未明白之前,叫第七識,直到開悟之後,便化為“平等性智”,是向第八識過渡的關鍵階段。
第八識之後,轉化的就是“大圓鏡智”,大圓鏡智的本性什麼樣?是清淨沒有雜汙的。
相傳修煉到最後階段,才是真正的擁有天地大智慧,能堪破生死;知過去、曉未來;甚至能往返輪迴,無所不能。
九禪寺的第一任方丈了圓禪師,畢生的夢想就在於第八識,這跟修行的效果是一樣的,而且據說,當年的了圓禪師已經無比接近這一步,而在外界看來,如果了圓當年轉化了第八識達到了“大圓鏡智”的境界,就可以白日飛昇、渡化而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