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誰殺了我的牛 作者:想聊

動不如一靜”……,所有這些熟悉的諺語都在警告我們不要邁出我們的安樂窩。但是,事實卻是,熟悉的安全感會阻礙我們離開早該換掉的工作,或者因為害怕結果更糟而沒有勇氣脫離受虐的環境。

這其中蘊含著什麼樣的啟示呢?那就是,我們必須去質疑,我們所面對的恐懼、擔心以及不確定是否是我們在生活中已經設定的錯誤信念所造成的。在沒有弄清楚它們倒底是真是假之前,你不應該輕易就接受它們的限制。切記,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你就會成為什麼樣。如果相信自己會成功,就一定會成功;如果認為自己不會成功,那麼就已經失敗了。一切都看你的了!

當順從主宰了一切毋庸置疑的一點是,當我們為一個惡習或一個糟糕的態度辯解和找理由時,就表示了我們不會再做什麼改變。原因很簡單,只要我們能夠將其解釋為“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或者“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內”,那麼就沒有必要去糾正它了。畢竟,“如果它還沒有破碎的話……”

我們經常用很多的理由來合理化解釋自己糟糕的健康狀況、不和諧的人際關係或者不當的教養方式。我們一味地哀嘆、控訴、抱怨那些困擾我們的事情,卻不做任何改變。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不斷地找理由來解釋自己為什麼不採取行動。

“我希望可以好好照顧自己,但就是沒時間”、“醫療保健太貴了”、“我不相信醫生”……當我們想解釋自己為什麼身體不好時,這些似乎都是充分的理由。

這裡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這些理由當中沒有一個能夠減輕他們的病痛,或是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在我們生活的其他領域,也是同樣道理。一些父母,常常這樣來解釋自己沒時間陪小孩的原因--我下班回家太累了,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他們,但是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能夠給他們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活,我希望他們能夠明白,那就是我愛他們的方式。這些話聽起來一點都不像是藉口,對麼?它們聽起來是如此的可信、如此的合理,以至於似乎不需要加以質疑。但是這些辯解中,卻拴著問題的“奶牛”。

有時候,當我嘗試幫助父母們去認清這些觀點背後的謬論時,他們甚至會用一個更大的“奶牛”來應對,“重要的不是陪孩子的時間長短,而是陪伴的品質。”這個怎麼樣?這是個多麼好的理由,幾乎讓人相信可以不必再多花時間陪孩子了。畢竟,如果你真的認可這樣的說法,你可能會堅信你每天用來陪孩子的那五分鐘是“有質量的時間”。你看到了這其中蘊藏的危險了麼?事實上,我們用來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與優質與否同樣重要。如果必須在質與量之間二選一的話,我會以量為重。

有些場合,單單重質是不夠的。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那就想象一下和朋友一起去餐廳,你們兩個人都點了牛排之後,服務生端給你朋友一個大塊的、厚的、多汁的牛排,而你的餐盤裡擺放的卻是隻有兒童分量的牛排。當你向服務生抱怨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時,服務生這樣回答你,“噢,先生,原因很簡單,你的牛排品質比較好。”這時或許你就會向服務生解釋量與質一樣重要了。

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在與其他一些家長分享養育孩子的經驗之後,我發現,不管我們願意陪孩子多久,他們都能適應。如果父母沒時間陪孩子游戲,他們會跟朋友玩,或找其他的事情來做;如果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做功課,他們也會盡量自己完成;如果父母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他們將去聽取那些願意注意他們的任何其他人的意見。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確定的,我們選擇陪伴孩子的時間的長短與品質,塑造了他們的態度、自尊和性格。你可以對你的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並使其延續一生;或者也可以繼續抱住“我沒時間”這樣一頭“奶牛”。一切由你自己來決定吧!

家長要有創意地、採用不同的方式參與孩子的活動,同時也讓他們參與你的活動;與他們一起分享更多的東西;對他們的愛好感興趣;在餐桌上討論更多的問題;在他們每晚入睡前多花一點時間來陪伴他們;幫助他們完成家庭作業或者學校活動;組織一些週末活動,創造更多貼近孩子的機會。家長不要僅僅滿足於為他們提供基本的需求,在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之後所做的一切,才是塑造孩子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原則的關鍵,讓孩子受用一生。

正如你在本章中所看到的,人生中隨處都可能出現“奶牛”。我們很容易就會落入合理化解釋的陷阱。如果我們的大腦始終抱持錯誤的信念,我們就可能永遠無法認識自己的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