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時間來到大啟八年的九月。
自今歲五月起,大啟朝以西,以南的多地州縣,就未再下過一場雨。
三大河斷流,禾苗盡枯,莊稼絕收,多地州縣瘟疫流行、蝗災猖獗。
各地旱災的摺子如同雪花般紛紛遞往京城。
大啟皇宮。
文啟殿裡,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啪!”
一本奏疏被狠狠甩在地上,那聲音就像打在了眾臣的心頭。
雪白的紙張上,隱隱有“上天示警”四個墨字,彷彿帶著刺,扎得皇帝心痛。
皇帝的目光陰沉地落在奏疏封面那紅色的絲絹上。
內閣和六部的官員分列兩排,低眉順眼,大氣都不敢出。
皇帝以往溫和的聲音中,帶著前所未有的寒意:“朕是不是該撤銷欽天監了?真是滿口胡言,求雨不成,還敢跟朕說什麼上天示警!”
大殿裡,眾臣的頭低得更低了,生怕被皇帝那冰冷的目光掃到。
皇帝眼底劃過一道戾氣。
他掃視著這群自己精心培養提拔的大臣,心中不免把他們與吳惟才做比較。
如果是吳惟才在這裡,這種奏疏根本到不了他手上,早被吳惟才處理妥當了。
皇帝嘆了口氣,臉色更加蒼白。
“來人!”
皇帝的聲音並沒有多少起伏,但在場諸人都感到了其中暗藏的殺意。
執筆太監小心翼翼地走上前。
“擬旨,欽天監監正楚澤,翫忽職守,妖言惑眾,即刻免去監正之職,逐出京都!”
一句話,就決定了楚澤的命運。
這就是君王的權力,雷霆萬鈞,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皇帝又抽出另一份奏疏,只掃了一眼,就重重地扔在案几上。
“又是要糧的!”
皇帝揉揉太陽穴,顯然有些疲憊。
“戶部,賑災糧還未調往各州縣嗎?”
戶部尚書滕誠慢聲答道:“回陛下,賑災糧早已發放,也命當地開倉放糧,只怕是有些官員藉此誇大災情,推卸責任,以往,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滕誠的話音一落,三名內閣大臣和五部的尚書們紛紛交換眼神,都把目光投向了滕誠。
滕誠面色如常,好似沒瞧見幾人的眼神,恭維說:“陛下恩澤四方,我大啟倉廩實,衣食足,這點旱情,不足為懼。”
大殿內一時寂靜,落針可聞。
半晌,皇帝的聲音才又響起,卻是問內閣:“諸卿認為,朕是否應該祭天祈雨?”
三名內閣大臣低眉垂首,沒人敢開口。
內閣大學士敬文昌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了。
他微微抬首,沉吟片刻後說:“陛下四月剛祭天祈雨,這才過幾月,再次祈雨,若是成功,自然是好事,若是不成,只怕……”
未盡之意,眾人皆知。
皇帝兩眼斜望著大殿的金梁,隨即擺了擺手,讓眾臣退下。
這麼多人,居然都沒有吳惟才好用,皇帝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戶部的一家之言,自然不能盡信。
皇帝暗中已派鑾儀衛前往各地探查實情,只盼這場旱災不會波及更廣。
皇帝輕輕敲擊桌面,心中已有決斷。
“宣,吳相進宮!”
皇城羽林衛兵營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自從陸閻王離任,沒有了他的嚴格治軍,各營的紀律便日漸鬆散。
每日的校場訓練,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吳楚洵剛點完卯,便感到背後有幾道身影迅速接近。
其中一道瘦弱的身影更是直接跳上了他的背。
吳楚洵彎了彎唇角,他早已練就一身敏銳的警覺,故意裝作不知。
待那瘦弱的身影跳上他的背時,他才裝著嚇了一跳,猛然轉身,引得背上那人仰頭大笑。
這幾人,自然是他那群所謂的狐朋狗友。
國舅家的六公子周明、工部尚書家的庶子楊慶奎,刑部右侍郎家的小兒子王行之,還有那位總是與他針鋒相對的小公爺軒轅昭。
吳楚洵拍了拍肩膀上的手,示意背上的人下來。
那人跳下來後,嘲諷道:“吳知事,你的警覺性太低了,這在我們禁衛軍可不行啊。”
能這麼張狂地和吳楚洵說話,自然是除了小公爺軒轅昭,不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