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燈下的身影。
邊斜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她原以為自己很清楚,但直到同桌喝粥的某一個瞬間,她才發現,這個人可能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心裡有什麼莫名的東西堵著。
雪也越來越大。
程白握著方向盤,也不知道自己是哪根神經抽了,竟然直接一打方向盤,往回開去。
沒五分鐘就轉回那家粥鋪。
路燈下空蕩蕩。
粥鋪那有些上了年紀的老闆,正關上店鋪外層的捲簾門,見她返回,有些意外:“是有什麼東西落下了嗎?”
程白坐在車裡,看見周遭冷清而寂靜的街道,慢慢靠回座椅,才發現自己這一路竟然都是緊繃著的。
這一下,便笑了出來。
她向那老闆搖了搖頭,重新踩下了油門,只淡淡地道了一聲:“沒什麼。”
作家的劣根性
在感情上, 或者說在一切事情上,程白都覺得自己是一個理性且主動的人。
主動,是有興趣就會去嘗試;
理智, 是嘗試之前考慮周全。
因為主動,她欣賞肖月;因為理性,她能平靜地與方不讓論交。
但主動和理性有時是矛盾的。
絕對的主動絕不理性, 絕對的理性絕不主動。
所以人生會充滿意外。
因為總有那麼一兩點不受控的情況出現。
冷靜下來後, 程白覺得自己驅車返回去找邊斜的這個舉動,就十分地不理性。
不能否認的是, 她對邊斜有興趣。
但這種興趣未必能長久。
而且作家和律師這兩種職業, 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既沒有多少思維方式的接近, 更缺少足夠的共同話題, 這一點從邊斜喝粥時候找的話題就能看出來。即便因為一時的激情在一起, 也很難說什麼時候就崩塌。
就像是謝黎。
律師和金融證券好歹還能有點交集, 不管是工作上還是趣味上, 都有點話聊,只要相處得足夠好, 就能穩定地繼續下去。
但就算是這樣, 她都跟謝黎都分手了。
如果這個人換成邊斜,也許只會更快。
高書朋的案子因為那天邊斜在四個娛樂那驚世駭俗的舉動, 算是就此擱置了,再起訴對邊斜來說,意義不大。
一是邊斜不缺錢, 這公司也不值錢;
二是最在意的人他已經弄了回去,剩下的四合娛樂在他看來就是個風一來就會倒的空架子,他不想要這累贅。
所以接下來,她和邊斜很難再有什麼交集。
即便有工作室。
因為在律師這行當,但凡有點名頭的合夥人,履歷上總要掛上七個八個公司的法律顧問。
可想而知,工作量都不大。
公司有法律相關的問題,第一先問自己公司的法務,涉訴了才會外找顧問,這個“法律顧問”的位置更多的就是有備無患,主要給合作方和競爭對手看的。
她雖然和邊斜加了微信,還互粉了微博,但律師一直是個社交性與專業性一樣高的職業,這意味著她對邊斜的興趣再大,也不會去嘗試跟一位大作家進行小學生式的網戀。
既不是她的性情。
也不是她的風格。
說到底,程白和邊斜,律師和作家,不搭調,不合適。
就當是放了這位大作家一馬吧。
程白忽然就笑了一下。
車開回來很快,開走也很快。
就像是她忽然回籠的理智。
晚上的上海,半點也不堵,回去只要十來分鐘。
在車庫裡停好車之後,她上了樓,卻並沒有換衣服睡覺,而是收拾出了行李箱,裝了幾件衣物,想了想又把酒櫃上的紅酒放了一瓶進去,然後把小烏龜裝進便攜的方形龜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