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還沒從蛋裡孵出來,舒宜之前投稿的漫畫就見報了。
自從舒宜投稿之後,每週一次的漫畫版面,舒宜媽媽都十分惦記。只要那天舒宜媽媽在家,聽到送報員上樓梯的腳步聲,舒宜媽媽都站在防盜門前,不讓送報員把報紙丟進報箱裡,而是直接遞給她的。
拿到報紙的舒宜媽媽,第一件事就是檢查一下,報紙有沒有刊登舒宜的漫畫。
沒想到等來等去,竟然還真的讓舒宜媽媽等到了。是舒宜媽媽第一個發現舒宜的漫畫刊登在報紙上的,舒宜媽媽看到之後,一時間竟然有點不敢相信,揉揉眼睛,確定真的是舒宜畫的那幅燕子,作者寫的也真的是舒宜的名字,這才滿心激動地把這張報紙單獨抽出來,小心翼翼地疊好,拿著出門了。
舒宜放學回家之後,舒宜媽媽第一句話就告訴她,她的漫畫見報了。
舒宜走進臥室,一眼就看見她的書桌上放著一張報紙,報紙旁邊還整整齊齊地放著好幾張白紙,舒宜湊近一看,發現竟然全都是她的漫畫的影印件。
她再仔細一看,報紙竟然還被塑封過了。
如果不是舒宜知道這是自己隨手畫的漫畫,舒宜都要以為這是什麼大師的名跡了。
舒宜:……
“媽你影印這麼多張幹嘛?”
舒宜媽媽說道,“我不是怕不小心弄丟了嗎?多影印幾張,床底下壓一張,床頭櫃裡放一張,你書桌抽屜裡也放一張。”
“還要給你大姨家一張,給你小舅家一張……”
舒宜扶額,“拿給大姨和小舅看看就可以了,不用特地影印一張給他們吧……”
舒宜覺得如果現在有朋友圈,舒宜媽媽恐怕也會是那種天天在朋友圈裡發她的照片、她的獎狀照片、她刊登見報的漫畫的照片……
果然,舒宜媽媽瞪了舒宜一眼,“你大姨和小舅知道你畫的漫畫上報紙了,肯定和我一樣高興,只給他們看一眼怎麼行?當然要送一張影印件,讓他們想起來的時候隨時能拿出來看。”
舒宜:……行吧,如果現在有朋友圈,舒宜媽媽肯定不會設定三天可見,而是設定半年可見!
距離六一兒童節半個月,班主任牽頭組織同學們排練六一兒童節的節目。
舒宜懷疑班主任知道去年他們班因為六一兒童節節目而鬧出的不愉快了,這次班主任為大家選擇的節目,滿足了同學們的所有要求——
獨特!風光!人人參與!萬眾矚目!
班主任設計了一臺戲曲串燒。
《紅燈記》《花木蘭》《女駙馬》《貴妃醉酒》……每個戲曲都只唱最廣為人知的小小一段,班主任把全班學生拉到音樂教室,在音樂老師的協助下,點名讓幾個聲音條件不錯的同學,依次試唱其中的角色,最終把哪個學生要唱哪幾句全部敲定,讓學生們回家自己多加練習。
每一小段戲曲只需要兩三個,最多三四個人,顯然是不能讓全班同學人人參與的。於是班主任在戲曲串燒之後,還安排了全班同學合唱《說唱臉譜》的環節,唱歌水平一般的同學跟著一起合唱就可以了,唱歌實在跑調得厲害的同學,也可以只對口型不出聲。
這樣一番安排,班裡的同學人人滿意。舒宜唯一能聽見的抱怨就是,“班主任有這麼好的主意,怎麼不早說啊?應該早點讓大家排練起來啊!現在只有半個月了,哪裡還來得及啊啊啊啊——”
“是啊是啊,如果提前一個月練起來,肯定能練地更好的!去年二班的模特秀不就提前一個月開始練嗎?我們班今年的戲曲串燒,比模特秀難度還要高啊!”
舒宜心想,班主任顯然是故意這樣的。半個月的時間,略微抓緊一點,足夠排練出一臺像樣的六一兒童節節目了。小學生的節目嘛,又沒有什麼高標準嚴要求。
班主任還是很看重成績的,他才不會允許自己班上的學生天天惦記著節目的事情,因此無心學習呢。
舒宜她們班現在的班主任,和愛出風頭的二班班主任,性格還是十分不同的,班主任絕對不能允許自己班的學生花一個月的時間練習節目。
半個月時間,估計已經是班主任的極限了!
作者有話要說:假如2000年有朋友圈。
舒宜心中媽媽的朋友圈:我的女兒jpg 女兒獎狀jpg 女兒的漫畫上報紙啦jpg
舒宜媽媽實際的朋友圈:這隻狗叫球球jpg 給球球做了新衣服jpg 我家窗外的燕子jpg 啊啊啊啊燕子下蛋啦啦啦啦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