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這樣的局面,總會心思活絡一下,琢磨琢磨怎麼能賺得和以前一樣多吧?
於是舒宜話頭一轉,開始勸大姨和大姨夫買百匯商場外側的商鋪。
“我在報紙上也看到新聞了,要新建的商場,是在中山路的西邊吧?”
舒宜的大姨連連點頭,心想舒宜剛才竟然不是隨口瞎喊,而是真的懂。剛才她和大姨夫都沒有說到商場的具體位置,舒宜卻一下就說出了是在西邊。
但最讓大姨猶豫的,正是商場在中山路的西邊,雖然中山路是不折不扣的主幹道,但是東邊繁華,西邊還挺荒涼的,商場開在西邊的話,能有人願意去?
要是商場沒有人氣,一樓外側的商鋪肯定租不出價格去,甚至招不到租,就只能空著。甚至到時候想轉賣都賣不出去,這筆投資就徹底賠了。
大姨將自己的顧慮對舒宜說了,卻聽舒宜分析道,“現在城東這麼多商場,城西卻一家像樣的大商場都沒有吧?如果新商場開業,那就是城西唯一的一座商場了。”
“現在西邊是居民少,荒涼了一點,但是我看報紙上說,西邊不是好幾塊地已經賣出去了?”
這個當然不是舒宜從報紙上看的,而是根據她上輩子的記憶推斷的,她記得上輩子讀高中的時候,城西就非常繁華了,比老舊的城東更有繁華大城市的感覺。讀初中的時候,城西一直在大興土木,蓋商品小區、蓋寫字樓、蓋商場、蓋cbd……
既然她讀初中的時候就在大興土木了,現在她還有半年就小學畢業,肯定賣地已經賣的七七八八了。
舒宜特別慶幸媽媽給家裡訂了報紙!拿來做藉口正合適!否則她都不知道該怎麼交代自己知道這些訊息的。
“西邊的地都賣出去了,過兩年商品房和商場就建起來了。大姨大姨夫你們想想,現在有錢買商品房的人家,都是家底不錯的人家。西邊準備建的小區著實不少,還要建高檔別墅區呢。”
“咱們現在住的東邊的確人口稠密,商場多,各方面都方便。但是您細想想東邊都是什麼人在住?鐵路宿舍就不說了,從鐵一宿舍一直到鐵十宿舍。棉紡織廠宿舍也都在這邊,從棉一到棉七。鋼廠宿舍也在,鋼一到鋼三,只分了三個宿舍,但鋼廠都是大宿舍,一個宿舍裡上百棟居民樓,其實居民數一點也不少……還有無線電廠和製藥廠……”
“東邊人口稠密,靠的都是這些宿舍。但是這些宿舍裡,現在除了鐵路工人工資高,還有哪個廠工資高?”
“沒有了!”
“紡織廠多少年了一直效益不好,機器停了一大半,工人幹半個月歇半個月,月月都是最低工資。鋼廠比紡織廠還好一點,但一個月工資也就五六百塊吧?無線電廠是夕陽產業……咱們市的製藥廠規模也不大,拼不過那些大的製藥廠……”
“東邊人多是人多,但擠著的大多數都是沒什麼錢的人家。現在雖然東邊繁華,但正是因為繁華,所以沒什麼空地了,商品房小區只能在有空地的西邊蓋。”
“現在能買得起商品房,不用苦苦等著單位分房的有錢人,都到西邊買漂亮小區了。有錢人聚集的地方,還怕配套設施跟不上嗎?商場、超市、飯店、商業街……馬上就都要跟上了。中山路西邊新開的商場,不說別的,最起碼開的早,佔了先機。西邊的第一家商場,人氣肯定不會差的。”
“而且新商場在中山路這條貫穿東西的主幹道上,不僅以後家在西邊的人會就近去,如果開的好了,家在東邊的人也會去的,坐上公交車沿著中山路一條大路就開過去了,也很順路的……”
大姨和大姨夫被舒宜這麼一大通話砸暈了。
他們從來都沒有從舒宜說的這個角度想過問題!
在他們的心中,東邊就是人多繁華的市中心,西邊就是人少偏僻的郊區,但是聽舒宜的意思……以後西邊反倒會發展的比東邊還好?
以後東邊都是單位蓋的老舊小區,留下的都是沒錢的,有錢人反倒都搬去了西邊?
大姨和大姨夫不敢相信,但細想舒宜說的話,又覺得每一句都很有道理,找不出錯誤來。
如果未來城西真的能發展好,現在趁早趁便宜買個商場外側的商鋪的確是個好選擇。
但幾十萬塊錢的決定,大姨和大姨夫雖然被舒宜說得心動了,但也不可能因為舒宜這個小孩子的幾句話就拍板。
大姨夫對睜大眼睛,正眼巴巴看著他們的舒宜笑了笑,“舒宜不簡單啊!這些都是你分析出來的?我看以後我們家沒準要出個大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