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水淹四州(1 / 2)

乾佑二年(949年)

海船在海上乘風往北行駛。

錢弘俶問趙承泰:“夷洲在福建之東,緣何往北走。”

趙承泰解釋道:“黑水溝似鬼門關,千人去無人還,知生知死難難難。”又解釋道,“去夷洲,橫渡不得,海峽中有黑水溝,風急浪高,九死一生。所以,要去夷洲,得順風往北走,至倭國附近,再轉向南。”

海上浪濤洶湧,錢弘俶很是驚懼,田虎大大咧咧道:“小郎君不必害怕,順風走沒多大事,橫穿黑水溝那才叫可怕,龍王去了都得脫層皮。”

便給錢弘俶講述黑水溝的漩渦、巨浪的景象。

趙承泰只是笑看田虎裝逼,田虎也沒去過夷洲,哪裡見識過真正的黑水溝,不過他也沒去過,也就不戳穿他。

他心中默默腹誹,錢弘佐對夷洲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情愫。

他不明白為什麼。

按道理,夷洲偏居東南,有黑水相隔,既威脅不到內地,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物產,去經略夷洲幾乎沒有收益。

他哪裡知道,是錢弘佐殘存的21世紀的記憶,那個遊離於祖國的海島,牽動了十幾億人的心,一日不收回,一日魂牽夢繞。

既然自己有能力,何不順手為之?這便是錢弘佐淺顯的想法。

加上自己剛剛打了大勝仗,威望達到了頂點,也無人敢反對,徵夷洲這樣唐突的行動就這麼透過了。

但趙承泰不知道啊。

他翻閱孫吳時代的史書,發現當年孫吳派遣衛溫、諸葛直率水師去夷洲只是順路,真正意圖是想去亶州,真實目的竟然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術。

聯想到前年錢弘佐差點病逝,這樣一來,趙承泰就豁然開朗了。

心中有數,趙承泰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華亭,松江河畔。

水部郎中顧宏求又親自在松江畔督建河堤。

夏汛還沒到來,顧宏求抓緊在松江附近築堤,保護沿岸田地。松江近入海處,有許多荒地,顧宏求奏請構築海塘,防止海水倒灌,並請置營田卒萬人開墾荒地。

錢弘佐批示,營田卒沒有,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吳越國目前不論強弱總共只有十五萬軍隊,要分守多出來一倍的土地,兵根本不夠用。

便廣招流民,開墾荒田,不收稅。原先,有許多人為了逃避賦稅而不入籍,自此不糾民,不增賦。

華亭計程車人徐宗行看著顧宏求治水,對他弟弟徐宗伍道:“要壞事啊,這麼個治水法,今年華亭恐怕還得發大水。”

徐宗伍吃了一驚:“阿哥怎麼知道?”

徐宗行笑道:“阿哥我讀書不如你,但雜學強你十倍百倍。”

徐宗行侃侃而談,顧宏求只知疏浚開江,卻不知淤塞的源頭不在於內陸,還在於江海。

由於唐代以來的開發,長江中下游攜帶的泥沙越來越多,堆積在長江口的泥沙便逐漸將出海口漸漸淤塞,許多水量少的洩水通道就此淤塞,成為了平陸。

徐宗行惋惜道:“松江口已經淤塞,上游再怎麼束水衝沙,怎麼敵得過長江帶來的泥沙?好比蚍蜉撼大樹也。”

徐宗行斷言,今年黃梅,太湖必再發大水。

徐宗伍急道:“反正今年阿哥要送我去杭州參加科舉,不如阿哥去上書錢王,獻策治水,解黎民於倒懸啊。”

徐宗行自嘲道:“我一平頭百姓,哪裡能上達天聽。倒是你,好好考試,將來當了大官,才好為民請命呢。”

乾佑二年的黃梅來的特別早,四月初六就已入梅。

四月廿九,開始下暴雨,一直連下了九日。僅僅過了十天,又再次接連開始下雨,

一直下到了六月。

天空如同漏了水的木盆一般,雨水滾滾而下,將整個環太湖地區的江河湖澤統統都灌滿了水。

滾滾的水流都湧入了太湖。

湖州太湖邊,顧宏求親自跑到太湖大堤邊,檢視水位情況。

巡守大堤的七都巡檢淋著暴雨對著顧宏求的耳朵大聲道:“使君,水位已經漲到一丈四尺三分了。快走吧,使君,大堤要守不住了。”

顧宏求大聲道:“走!去吳江縣看看。”

太湖地勢西高東低,水流都往吳江、湖州這一側傾瀉。吳江更是重中之重,這裡的大堤潰決的話,洪水將淹沒秀州、吳江、華亭等多個州縣。

顧宏求坐著船,沿著運河北上,整個運河兩岸俱是一片澤國,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黃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