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1 / 2)

小說: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就這樣,莫家人每天上工,莫茹和周明愈在家裡幫忙摔牆。期間,村裡不少人來來去去的看情況,有幾個搭把手幫點忙的,但是大部分都持觀望態度。尤其莫家本家的一些,男人基本不靠前,都是女人探頭探腦,過來跟沈淑君和莫茹套套近乎,問問從大隊裡拿的賠償等等。為了堵住她們的嘴,斷了他們的念想,莫茹直截了當地道:“那是給我的賠償,我自然要帶走的。”孫建娥等人就覺得莫茹霸道,“孃家都這麼困難,你不幫襯,居然還想來撈好東西,忒過分。”莫茹才不管他們!說什麼怕被孤立,她一點都不怕,之前爹孃挨鬥沒人幫襯,也就這樣。現在不用挨鬥,可以正常上工,難道反而不如之前好?只要自家立起來,過得越來越好,四鄰自然就會主動湊上來,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討好誰。等把院牆壘起來,也到了初六。這時候莫家的屋子已經修葺得不漏雨不透風,窗戶也糊了封窗紙,炕已經盤起來,灶臺也壘好,兩口鍋都按上。院牆、木柵欄門、茅廁都收拾好,儼然就是規整乾淨的一處農家小院。三天時間,小兩口把院牆全部抹好,高度在周明愈翹著腳看不到裡面為準。這樣的土牆,防君子不防小人,當然更沒有辦法防強盜,但是現在足夠用的。免得總有人隨便就能走到窗外讓人膽戰心驚。摔好泥牆,他們打算詩詞的。所以三個弟弟都是識字的,不過水平有高低而已。尤其莫應棠,現在識字起碼有高小水平,總體也比初小強。莫應斐差一些,識字不多。莫應熠比莫應斐略強。她覺得莫應棠學得最紮實,自學能力很強,但是最聰明的還是莫應熠,有點小聰明,總是能找捷徑。小聰明可以有,但是不能歪了,尤其在學習方面,一定要明確為自己學,所學知識要留在腦子裡爛在肚子裡,而不是為了應付誰的檢查。莫應熠好像為哄她高興才學的,這態度就不對。所以,她得讓他繼續上學,接受學校正規的教育才行。大弟和二弟年紀有些大,加上家裡需要勞力,上學的確不合適,那就只有莫應熠負起讀書這個責任。自學也能學字,但是不上學不經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是拿不到文憑的。拿不到文憑就不能靠文化來找正兒八經的工作。這時候讀完初小、高小就可以在村裡當會計之類的,要是讀了初中,去公社某份差事不成問題。而要想進縣城找工作,那必須高中畢業的,中專就能分派很好的工作,更別說大專、本科。這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真的是萬里挑一,經常方圓幾十裡才那麼一個大學生,一經傳播那是轟動當地的,公社和縣裡都要表彰宣傳的。然而要想從高小考上初中,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常一個班級三四十個高校生,能升入初中的有三四個是不錯的。而初中一個班三四十個人,能升入高中的,可能也就一兩個。這時候的升學率,低得嚇人,可一旦能升上去,還是非常好的出路。她和周明愈是現代人,無法徹底代入這時候的思維,而且年紀大了也沒法再去讀書,自然不適合去學校裡當學生。但是莫應熠不一樣。從長遠來看,一個小孩子能讀書還是要讀書,當然她和周明愈也會好好引導約束他,儘量避開那些雷區就好。當然這時候讀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時候讀書人基本都是富裕家庭出來的,以前的地主、富農,至少也是中農,否則根本沒有財力和空閒時間支撐讀書。畢竟讀書是非常奢侈的。上學不但要花學費,還要交各種雜費,準備紙筆書本費。小學將近五塊一年,初中就要七八塊,高中十來塊,對於一年到頭攢不下十塊錢的農民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根本支撐不起。而因為貧窮,農民的教育觀念就不強,也沒有教育需求,所以上學的孩子很少。家裡人不支援讀書,上學條件又非常惡劣。有時候一個公社也就那麼兩三所小學,好的公社一所中學,有的公社沒有就要和別的公社共用一所,而全縣才一所高中。在這樣的條件下,有的孩子上小學就要走十幾里路,中學二三十里,高中幾十裡甚至數百里路的也有。所以一個孩子要想上學,既要父母有這個觀念,還得家裡掙得出工分管他吃飯,湊得出錢交各種費用。聽說讓他讀書,莫應熠最直接地反應就是不去。他先跟家裡人撒嬌,在沈淑君懷裡扭來扭去的表示不想離開家,想爹孃。莫茹嗤了一聲,“好好說話,別弄景兒。”莫應熠就嘟著小嘴,倒是不扭了,開始講道理,“姐,我還要掙工分呢。”莫茹笑他,“你能掙多少工分啊?現在讀書還不晚,你的基礎直接上二年級也不要緊的。”莫應熠道:“姐,咱們大隊也沒有小學,北城大隊呢,有七八里路呢。”哎喲,你瞭解得倒是挺多,還知道北城大隊有學校呢。莫茹笑了笑,“別亂說,我問過的,北城到咱們村也就六里路,半小時差不多吧,人家十幾里路都得去呢。”莫應熠見他姐姐怎麼這麼固執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