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裡藏針笑藏刀
儘管眾人已經對這次大清查,做好了最壞打算。
但不得不說,對於乾隆的怒火和永璂的破壞力,他們還是嚴重的估計不足……
正所謂——經驗主義害死人啊!
面對五阿哥的質問,太子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提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
但只要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相信,能把乾隆氣成那樣的摺子裡,真的就八旗這麼點糟心事兒。
眾人本想著,皇上的脾氣就是陰晴不定喜怒無常,又風一陣雨一陣的樣子。
即使氣的狠了,也總還要估計著皇族的臉面。
到時候他們再可憐兮兮、老淚縱橫的求幾次情,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可誰也沒想到,皇上這回竟真是氣大發了!
不僅誰的面子也不給,還頗有一查到底的架勢?!這可就愁白了一群大臣的頭了……
當然……
最讓眾人無語凝咽的,還是那位鬼見愁的太子殿下!
所謂的‘鬼見愁’並不是說太子的脾氣不好,恰恰相反!
太子的脾氣簡直是好的不得了……頗有一拳打盡了空氣,連一點彈性都木有的樣子。
可你要真以為他是個好欺負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位下手可黑著呢~白刀子進的,照樣還是白刀子出,兵不血刃的就能弄死你!
有的長輩仗著輩分來壓人,太子殿下從來不生氣,那態度是和風細雨兼之恭敬有加,可就是一個勁兒的跟你裝傻……暗示一律聽不懂,明示準保和稀泥!
那可真是,將陰奉陽違、說一套做一套、揣著明白裝糊塗等,演繹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直噎的一幫老王爺,胳膊折了存袖子裡,打落牙齒都得和血吞,欲語淚先的流紛紛敗走。
如果說太子的態度是:言語間和風細雨,行動處電閃雷鳴。
那乾隆的態度就更值得琢磨了……
無論誰去求情,這位萬歲爺一律都用一種痛心疾首的目光,滿目控訴的望著你。
簡直就像你做了什麼對不起他的事一樣……【糾結】
連最是臉皮厚的和親王都頂不住了……
可長此以往也不是個辦法啊!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這世上除了天生的啞巴,誰又敢說自己從沒說錯過話呢?
莫說一貫臭名昭著的幾大家族,便是素來家風嚴謹子孫出眾的幾家,也給揪出不少簍子。
蒼天啊!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不管什麼地方,自然永遠少不了好勇鬥狠的宵小之輩。
有的人,自己活不了也要拉個墊背;
有的人乾脆豁出去蹲幾個月班房,大丈夫能屈能,伸來日方長;
有的就此恨死了太子,準備風頭過了在慢慢對付他。
對於這些不懷好意的小心思,太子殿下統共說了三句話,就讓他們徹底啞火了……
“此次涉案者俱眾,故而只辦首惡,餘者從輕。”
“所有奏本留中,以量罪行之輕重,待孤同皇阿瑪商議之後,在做分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望爾等體察上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是已然內傷嘔血的滿朝文武……
從古到今,帝王一怒無不是伏屍百萬的。
一則是為了體現帝王之威,二則是為了警戒世人。
從來沒見過太子這麼辦事的啊?這不是明擺著徇私舞弊嗎?眾人不由得打撓其頭很是費解。
可是慢慢的,有聰明的人就轉明白這個彎彎兒了——太子殿下好靈巧的心思啊!
其實在這件事情裡,根本談就不上什麼徇私舞弊。
正所謂法不責眾,此次涉案者如此之多,那麼放掉大部分追究小部分,就成了必然之舉!
這還何談什麼尋私呢?
而且‘只辦首惡,餘者從輕’這句話實在是很有味道。
只辦首惡?誰是首惡?說白了,還不是由太子和皇上來定奪。
給皇上找不痛快了,皇上記住你了,你是首惡了。
給太子爺下絆子了,太子記住你了,你是首惡了。
四處活動關係上竄下跳?
嘿嘿嘿~聖上和太子都記住你了,沒跑~~你一準兒是首惡了!
嘖嘖,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