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經驗和閱歷來支撐。高馳如今對這個天賦過人的小師妹內心十分欽佩,他自然是願意幫她一把的。其實高馳還有另一層的心思在,他覺得他作為一個師兄,卻處處都連小師妹都比不過,要是能在選期刊上幫到她,高馳就能證明自己總還是有比她厲害的地方的,也算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否則他本科還有研究生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卻連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小丫頭都比不上,這簡直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笑話。“想投到英文期刊裡是吧?”高馳笑著點頭,“行,師兄知道了。師兄回去幫你看看energypolicy合不合適,如果不合適的話,再幫你挑幾個合適的期刊,回頭再和教授商量一下,看看投到哪家去。”高馳雖然這麼說著,但其實心中已經認定energypolicy是不合適的。只聽名字就知道——《能源政策》——一定是偏重政策方面的,應該都不算是工科類的期刊,倒更像是社會科學那邊的。林景蘭當然不知道高馳的想法,笑著感謝道,“那就麻煩師兄啦。”高馳回去後,用盡全力地為林景蘭挑選期刊,把他熟知的期刊一個一個地列出來,再一個一個地排除,最終為林景蘭挑選了五個他自認為最合適的,準備拿給張教授看。。張教授看到林景蘭的論文,心中也是驚歎不已。他一口氣將林景蘭的論文從頭到尾地讀了好幾遍,看完中文版的又看英文版的。張教授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來,雙手捧著林景蘭的論文在屋裡來回踱步。“這次可真是撿到寶了……”張教授喃喃自語。他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在科研上極有天分,又極肯鑽研的人了。但是他捫心自問,他在林景蘭這個年紀的時候,是萬萬沒有達到林景蘭的水平與高度的。甚至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水平也未必有林景蘭如今才剛剛高中畢業的水平高。單論林景蘭這篇論文的架構、邏輯與遣詞造句,他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應該才達到這個水平。至於更深一步的,林景蘭論文選題的眼光——張教授長嘆一口氣——恐怕他現在都及不上林景蘭。很多學者的論文寫出來,其他人看到會紛紛驚歎,為什麼他的論文設計地如此好?實驗步步推進、理論層層深入,全都是一環扣一環?但只要是有經驗的研究者,全都明白,完美的論文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砍出來的,就像砍樹一樣,無論是實驗還是理論研究,總會走許多彎路,做很多無用功。在寫論文的時候,把那些無用的枝枝椏椏砍掉,剩下的沒有跑偏的主幹看起來就會是一篇設計精巧的論文。雖然砍掉的那些枝枝椏椏裡也全部都是科研者的時間與心血,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科研本身就是一件失敗多於成功的事,十條路里能走通一條,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