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女vs洛基是個不錯的主意,而扮演洛基的人…… 潼恩只是說,她在《鐵血風暴》裡看到過一個長得與洛基完全一樣的演員。就這麼一句話,艾德就興沖沖地把湯姆本人請了過來。不得不說,小特工對《貓女》這部電影的關懷度,簡直和導演本人不相上下。 連雷神都這麼說,湯姆笑得更開心了:“哦這個糟糕了,但願洛基本人不會因此找上我的麻煩。” “我想邪神正忙著策劃自己的陰謀呢,可沒空關注地球發生了什麼。”這點潼恩的觀點和彼得出奇的一致,“而且,他都恨不得拿下巴看人,搞不好在邪神大人眼裡,咱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螞蟻們的自娛自樂呢。” 說到這裡潼恩忍不住想起之前和洛基在倫敦的爭辯,隔了這麼久,她還是覺得氣憤:“膽敢挑戰文學專業的大學生,他哪兒來的底氣?” 湯姆聞言一愣,沒有接下潼恩的話,反倒是開口問道:“你也是文學專業的?” 對了,面前這位可是劍橋的高材生。潼恩也反應過來,雖然專業不同,但都是文學類的,他的水平可比自己高出不少。 那麼……潼恩眨了眨眼:“那希德……湯姆,你覺得《文官之死》這篇小說都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啊。” “我不會幫你做論文的。” “……” 潼恩:有這麼明顯嗎?!☆、 演員難做39 不得不說,《貓女》首映式的彩蛋,的確是個相當大的噱頭。第二天宣傳時基本上每個媒體都單獨拿出來說了一遍。有為這個點子叫好的,覺得這個創意非常吸引人;當然,也有說《貓女》劇組這番行為惡劣的。用宇宙公敵當宣傳手段,抱邪神大腿,福克斯頻道的某個節目甚至譴責劇組拿著世界安全開玩笑,簡直是反人類。 在潼恩曾經做客過的《每日秀》中,一向喜歡和福克斯唱反調的囧叔,裝模作樣的擺出嚴肅的姿態,寫作譴責讀作支援地吐槽一番——“福克斯這次可沒錯,潼恩·凱斯勒被綁架時就該當場抽出鞭子來。” 不管怎樣的評論,獲得相應的關注,這對一部商業片來說就是成功的開端。之前炒得相當火熱的病毒營銷,再加上華納不遺餘力的宣傳,首映式上還玩出了這麼一套彩蛋。《貓女》這部電影,終於從影迷們的關注中,正式上映。 在現實世界中讓《鋼鐵俠》成為一流大片的商業大導喬恩·費儒執掌,再加上一個為了電影不惜動用工作關係的編劇艾德·林頓,《貓女》總算是扭轉了潼恩記憶裡那部世紀爛片的名號,自《蝙蝠俠與羅賓》後,讓漫畫改編電影重新走進觀眾們的視線。 電影在2004年的暑期檔上映,基本在上映第三天就奠定了本週票房第一的成績,此後更是連續幾周拿穩了第一的桂冠。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節奏夠緊湊,氣氛夠充實,算得是一部不會讓人在電影院裡感到厭煩的片子;對於漫迷們來說,雖然把布魯斯·韋恩搬過來當噱頭多少還是讓人有點不滿,但更多的粉絲還是長舒一口氣——至少貓女的精髓還在。 不少報紙雜誌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帝國》雜誌中寫道:“喬治·克魯尼總算是洗刷了在《蝙蝠俠與羅賓》中的糟糕表現,給了大眾一個魅力十足的布魯斯·韋恩。而新人潼恩·凱斯勒在一眾老戲骨之中也沒遜色半分,將貓女這個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洛杉磯日報》簡直要把電影誇出花來:“新導演,新編劇,新演員。三個‘新’放在一起不僅沒搞砸這部電影,反而將漫改電影推向一個高峰。尤其是潼恩·凱斯勒,從《斯塔克》到《貓女》,她的進步幾乎可以用飛躍來形容。” 現在一大堆好評砸到頭上,不僅沒讓潼恩飄飄然,反倒是讓她有點心虛。這誇得潼恩都不好意思了。在她看來自己要是再晚兩年接下這個角色,肯定能表現得更好。而且漫改電影的高峰什麼的,還是留給未來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吧。 有表揚就會有批評,連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有人說不好,更別提一部商業片了。一貫更喜歡批判而不是誇讚的《紐約日報》就直接把矛頭對準了潼恩:“從《幸運》到《貓女》,潼恩·凱斯勒很生動地告訴我們,極端女權主義者對社會的危害性有多大。而劇組的宣傳手段更是不顧國家安全,態度惡劣。” 當記者把問題拋給潼恩時,她只是露出了習慣大方的笑容,她煞有介事地點了點頭:“華納要是拍《神奇女俠》,可千萬別再來找我。我怕那些因為一部電影就感到地位動搖的男士們暗殺我……哦,或許我應該聽囧叔的,隨時隨地帶著鞭子。” 站在鎂光燈前的潼恩還沒把頭髮漂回來。依舊是留著像是男孩兒一般的短髮,明明是一句類似玩笑的話,可是仍給人感覺像是帶著些許貓女式的挑釁意味。 從《幸運》開始,就有人抓著女權主義這個話題不放。潼恩早就習慣了,如她所說,自己這還不是演那位代表著女權的神奇女俠呢,只是一部《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