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其他突發狀況外,大部分場景都是一次過的。連落幕之前最後的高|潮部分也是如此。她和扮演布魯斯·韋恩的喬治·克魯尼遙遙相望,幾乎在目光對視的那一剎那,合作過多次的兩個人立刻調整到了最佳狀態。 那場戲,也是一次就順利過關。 潼恩想了想,又有些不甘心地補充道:“當然,我身後吊著威亞,還有不少防護措施。場景也是在建築最底層拍攝的,沒有劇情中那麼高。” 就算是這樣,能聽到演員真人談論自己的拍攝過程,男孩也非常興奮:“那鏡頭之外這麼多人盯著你看,你還能演得那麼好!” 哪個演員在拍戲時,也是有一堆人在盯著自己看呀。這明明是一個演員最基本的素質,放在小影迷眼裡也是值得崇拜的事情。這個孩子簡直是個縮小外加更狂熱版本的彼得……連長得都有點像,潼恩在心底默默補充道,當然已經成年的彼得沒這麼可愛。 “我還不夠好。”這可不是潼恩謙虛,她是真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雖然在家裡,媽媽用一個影迷的角度和自己重新看了一遍《貓女》,母親的分析和看法讓潼恩調整好了自己那強烈不甘的心態,但潼恩的基本就態度還是沒有變:如果再大幾歲接下這個角色,她還能更好,“之前華納的意思是讓哈利·貝瑞來演貓女,如果劇本不變,她肯定比我演的還好。” “接下來我們就要往西走了。”小影迷的父親再一次開口,“只能把您放在這裡。” 這還是他們為了多送送自己,特地繞一條比較遠的路途。不論遭遇多厲害的反派,多大的冤屈,這麼一個來自於陌生人的幫助,就足夠讓早就平靜下來的潼恩,再一次樂觀起來了。 畢竟世界上還是好人過不是嗎。 享受到來自陌生人無條件的信任和善意,成名也是有好處的。想到這兒潼恩舒了口氣,由衷地開口:“謝謝你們。” “不客氣,馬上天就要黑了,據說這裡有點亂,還請您小心一些。” 有點亂。 潼恩知道這裡,這個類似於國道邊的中轉站還是她和媽媽計劃的線路之內呢。在道路分岔的地方發展起來的小小區域,來往的人都是路過的旅人,魚龍混雜,自然不會像之前路過的幾個小鎮那樣安全。 但是這種中轉站可是搭車旅行的必經之路。潼恩也想過要是能碰到同路時間更長一些的車輛,就可以直接把自己帶到下一個城市,不過顯然她的好運氣全用在事業上了。 嗯,小心一些。她默默地回想了一遍媽媽的囑咐,拉起外套的拉鍊,用大大的兜帽遮住自己的臉頰。晚上睡覺鎖好門,然後明天搭長途客車到城市就可以——美國的機票可不便宜,更多的年輕人還是會選擇乘坐長途車出門旅遊——不會有什麼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