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1 / 1)

分了匹馬給他,那侍衛道:我等還要趕回去報訊,就不多留了。黑七翻身上馬:請回稟尉遲老大人,我六天前和我家少爺分別時,他已離開婺州正趕往歙州佈置合圍叛軍。六天前?那侍衛有點驚喜:我們是八天前趕回來的,那時候睦州叛亂已經平息,叛軍正在攻打歙州。只聽說杜將軍在婺州一帶靡戰,聽說府兵和叛軍死傷各半。苦於道路封鎖,沒能見著他,又急著趕回京裡。有新的訊息,多謝了。眼見著那群侍衛朝長安城馳去,黑七狠狠抽了馬一鞭子跟了上去。雪花夾雜著寒風撲來,他喃喃說道:少夫人,黑七回來了!此時皇后的寢宮依然緊閉著。江南的訊息依然壞透了。金鑾殿上兩派臣子們吵得要翻了天。揚州刺史報,杜燕綏不與揚州府兵配合,私自出兵,婺州損失兵勇計兩千八百人!賊婦以小股兵力牽制之,糾集四萬人圍攻歙州十日!房州刺史報,歙州告急,沿途僅見小股被打敗的淮南道府兵,不知杜燕綏逃向何方。高宗額頭青筋直跳。皇上,此時再不下詔,恐戰火蔓延,後果不堪設想!請皇上下令,捉拿杜燕綏回京問斬!另派大將增兵解歙州之圍!看著下方此起彼伏的請旨聲,高宗望著殿外,恨不得肋生雙翅飛到江南看個究竟。為什麼杜燕綏一封密摺也沒有送來。尉遲寶林派出的探子何時才會從江南返回。犧牲一個杜燕綏不難,難的是前功盡棄,從此又回到倚仗老臣的時候。高宗在臣子中尋找到尉遲寶林的身影,見他神情焦急,企盼著望自己。高宗心一橫,無論如何也要拖到他的探子回來:說起問罪,朕登基三年,皇后無出,無德,行厭勝之術……皇上!江南的百姓等不得了啊!柳相高喊了聲,重重的一個頭磕下去,打斷了皇帝的話,額間瞬間就顯出一團紅腫。柳相抬起頭,血紅著雙眼,心裡已打定主意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老臣受先帝遺命之託,不敢因是皇后舅父詢私情而置百姓於不顧。皇后之罪自有宗人府並大理寺詳查。今老臣以殘命乞皇上召杜燕綏回京問罪,令江南道房揚兩州刺史暫行主帥之令,調黔中道,山南東道折衝府府兵入江南東西兩道平叛!柳相抬起頭,從懷裡拿出早已寫好的詔令捧過了頭頂。中書省起糙詔,門下省稽核,皇帝預覽,尚書省遍發全國。高宗眼角不受控制的抽動著。請皇上下詔!金鑾殿上一大批官員跪下了。韋相顫顫巍巍跪在柳相身邊:皇上今日不下詔,臣便跪死在這裡!武死戰,文死諫。瞬間文臣們紛紛響應。詔書早就擬好了。主管門下省的王相想必早就審過了吧。只要自己硃筆一勾,韋相主持的尚書省早就準備好將它發出去了。高宗想起了幼時,他瞧著一群武將圍在父皇身邊,眾星拱月。那時,他多麼羨慕,多麼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被臣子們崇拜著,拱衛著。他二十五歲了。登基三四年來,從來只知道敬著老臣們,聽從著他們的建議。扣著皇后有什麼用?他們連皇后都不顧了。只要自己認輸,聽諫言,殺杜燕綏,倚重他們的武將。將來,他們還會送更多的嫡女進宮。像蠶,吐出一道又一道的絲,從前朝到後宮緊緊的縛住自己。高宗木然的坐在寶座上,目中露出一絲悲哀。尉遲老國公殿外求見!內侍一聲尖銳的傳告聲打破了殿內君臣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高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宣!他說完這個字,一口氣憋得久了,他眼前陣陣暈眩,胡公公趕緊扶住他。身著朝服的尉遲恭大步進殿,推金山倒玉柱的一拜:老臣參見皇上,吾皇大喜!聽得這個喜字,高宗的眼睛情不自禁的溼潤了,聲音裡帶著絲顫抖:老國公請起……喜從何來?尉遲恭站起身,掃了眼殿上出列的群臣,聲音洪亮:老臣得報,六日前睦州叛亂已經平息,杜將軍婺州險勝,已帶兵趕往歙州,欲與歙州府兵,洪州府兵成合圍之勢,於歙州城外和叛軍一決死戰。這是六日前的訊息。相信再等得幾日,必有喜訊傳來!尉遲恭的聲音在金殿上隱隱迴盪著。高宗脫力的坐下,腦中陣陣恍惚,怎麼就勝了呢?你胡說!你哪來的訊息?柳相脫口斥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