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1 / 1)

杜燕綏站在武昭儀殿外執守。見著崔後紅著眼睛過來,迎上去低聲說道:娘娘,皇上在裡頭用膳。意思是你若想要尋武昭儀的黴頭,另找時間。崔後見到他,就想起自家侄兒原本過不了多久就要成親,悲從中來,一句話也說不出,徑自衝了進去。高宗正給武昭儀剝著一隻糙菇粽子。不敢阻攔皇后,內侍在皇后衝進殿內的瞬間,提著氣稟報:皇后娘娘駕到!隨即就響起皇后的哭聲:皇上,求您替本宮侄兒做主!高宗嚇了一跳,手裡的粽子掉進了盤子裡。他獨寵武昭儀,對宮中其他嬪妃並非無情之人。立時就站起了身,急急的將皇后扶了起來:阿婉,出什麼了事了?你別急!皇上!崔後柔柔弱弱的哭倒在他懷裡。高宗輕輕拍著她的背,叫著她的小名:阿婉,朕在呢……武昭儀眼裡閃過一絲冷意,扶著宮女的手站了起來,微微一福:臣妾見過皇后娘娘。娘娘這是……高宗這才想起並非在皇后宮中,有些歉然的看了武昭儀一點,順著她的話說道:皇后,你且說給朕聽。崔後拭著淚,哽咽著將崔孟冬溺水的事說了出來。明明是故意誘了我那侄兒去,曲江無風無浪,偏就沉了他坐的船!皇后又哭了起來。別哭了,朕這就囑大理寺詳查!高宗溫言勸慰著,叫了內侍對大理寺傳旨。武昭儀體貼的說道:娘娘且寬心,皇上囑了大理寺辦案,定能將開國侯公子無端溺水的事查個明白。唉,聽說娘娘賜了婚,崔公子不日便要娶杜將軍的妹妹。沒曾想這喜事變喪事,杜姑娘還沒過門呢。崔公子身邊連個哭靈的人都沒有,真真淒涼。皇后聞言心中一動,跪伏於地哭道:皇上,本宮為崔杜兩家賜了婚,雖未迎娶過門,兩家已換了婚書。求皇上下旨,讓杜姑娘捧靈成婚,日後為玉倌過繼一脈香火!大戶人家公子過世,身後無人。往往花大筆銀錢買動小戶人家的姑娘,捧靈結陰婚。民不舉官不究。兩廂情願之事。真要勉強別人行陰婚,說出去也會被人唾罵失德。換了別家姑娘,高宗也許就允了。封個誥命。說不定人家還歡歡喜喜。武昭儀掩口失聲說道:……那可是杜將軍的妹妹!正在猶豫的高宗猛然想起杜燕綏還在殿下持守。旨意一下,就毀了她妹妹一生。踟躕著對皇后道:要留你侄兒血脈,也非杜家姑娘不可……崔皇后狠狠的瞪了武昭儀一眼,心想,你這時候提醒皇上,是想向杜燕綏拉攏示好麼?不把杜燕婉拿捏在手裡,難保杜燕綏心生異心。崔後扯了皇帝的衣袖放聲大哭:皇上,您封杜姑娘誥命,崔家會盡心待她,二郎三郎也會敬長嫂如母。您就答應了吧!武昭儀嘆了口氣,伸手去扶皇后:娘娘,不是皇上不答應。那蔡國公夫人還健在呢。傳了出去,怕冷了功臣們的心哪。高宗一醒。杜家兩個兒子一被斬首一被流放。先帝也未曾摘了杜家御賜國公府的匾額。逢年過節常去探望杜老夫人。就為了人心二字。皇后,此舉不妥。崔家可另行聘娶,朕會賜誥命。你看可好?高宗做出了決定。本來在他心裡,崔孟冬要過繼香火,也非杜燕婉不可。經武昭儀一提醒,高宗更加清醒。皇上!你我結螭十幾年,你聽著那賤人挑唆幾句,我如此求你,你連結髮之情都不顧了麼?新仇舊恨齊齊湧上心頭,崔後站起身,指著武昭儀怒道。高宗性情溫和,被皇后一數落,心裡極為不喜。武昭儀輕聲說道:皇上,皇后娘娘也並非不明事理,只是悲傷過度。還是請個御醫來劑安神湯妥當些。讓高宗頓時有了臺階下:來人,皇后傷心過度,速送娘娘回宮,召御醫診治!崔後急怒攻心,竟真的暈了過去。宮人們半扶半抬把她送出了宮。皇上,您還是去瞧瞧吧。娘娘在臣妾宮中暈倒。朝中那些老臣們又要說臣妾狐媚了!武昭儀柔柔的說道,聲音裡含著一絲委屈。想起朝中把持大權的老臣,高宗無奈的長嘆一聲:那些老臣哪!嘆完氣,卻還是走了。武昭儀慢悠悠的坐下,看了眼案几,吩咐道:粽子涼了,吩咐廚房重新煮一盤,要糙菇素餡的。第二天,杜老夫人強打精神,帶著岑三娘和杜燕婉去開國侯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