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鬆了口氣。趕緊遞上禮書。厚厚一摞。杜老夫人示意岑三娘接了:年老了,眼睛不好使,三娘你仔細瞧瞧吧。這是日後會送來崔家的聘禮。岑三娘接了單子細看。相對納采禮和定禮,聘禮就極豐富了。一百斤印著喜字的禮餅。八式海菜兩斤。有髮菜、鮑魚、元貝、蝦米、魷魚、海參、魚翅及魚肚。一對活雞,一扇對開豬ròu,兩條魚,這是三牲。米酒葡萄酒各四擔。幹龍眼、幹荔枝、幹核桃、連殼花生四乾果各一盒。油麻茶禮各一盒。另有蓮子、百合、芝麻、紅豆、綠豆、紅棗等物,還有紅豆繩、龍鳳燭一雙及對聯一幅。前面那些都是討好彩頭。男方給的聘金單子上寫了數目。這是聘禮中禮最重的部份。岑三娘瞄了眼數字,四萬兩銀子。她單把那頁給杜老夫人看了。崔家的張媽媽有點緊張。一般來說,男女議親,往往意見不同的地方都集中在聘禮上。杜老夫人看清楚聘金的數目,示意尹媽媽將崔家送來的聘書拿來,親自提筆親自寫下杜燕婉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落了印。交給了張媽媽。張媽媽頓時鬆了口氣,眉開眼笑的接著,仔細收了。恭謹的對老夫人道:欽天監選了三個日子。分別是六月十八,六月二十八,七月六日。家主中意六月二十八,想請問老夫人的意思。崔家這是把納吉問期也一併行了。杜老夫人溫言道:就六月二十八吧。五月二十八行納徵禮。一般婚前一個月行納徵禮,男方會正式將聘禮送來。之後就等著迎親舉行婚禮了。張媽媽應了,又道:五月初月端午節,家主請老夫人少夫人赴曲江同觀競舸。杜老夫人答道:老身年邁……祖母,你有多少年沒出過府啦?府裡要辦喜事,您正好出府瞧瞧熱鬧嘛。孫媳侍奉您去。見杜老夫人興致缺缺,岑三娘趕緊cha嘴說道。滿臉嬌憨,眼神急切……有二十年了吧,沒去曲江看過競舸了。再不去看,以後怕是更沒機會了。也罷,便去吧。杜老夫人一聲嘆息,被岑三娘勾起了回憶。奴婢回去就稟了家主,端午在曲江迎候老夫人。張媽媽見老夫人答應了,這趟差事算是順順利利辦完,眉眼間又添了幾分喜色。杜老夫人便送客了:請媽媽將回禮帶回去吧。岑三娘沒有經驗。好在尹媽媽早就寫了禮單給她。回禮一早就吩咐杜總管去辦妥了。杜家的回禮備了茶葉、生果,蓮藕、石榴等物。以及給一套男式衣裳,一條腰帶,一雙鞋以及一隻封了利市的荷包。衣裳腰帶鞋都是去織錦閣買的。利市也只封了二百兩。相對崔家送來的定禮,杜家的回禮只能說沒有失禮罷了。送走張媽媽之後。杜老夫人輕聲喟嘆,將定禮禮金單子和聘禮單子都給了她:定禮給了四萬兩銀票。還有兩個月,你拿著替燕婉置辦嫁妝吧。聘禮四萬兩。給杜家置辦嫁妝也是四萬兩。這筆鉅額銀兩已經足以撐起兩家豪門的臉面,能辦得奢侈無比了。如同杜燕綏所說。外人挑不出崔家的不是,只會羨慕杜燕婉。然而有的時候,並不是一場奢侈的婚禮就能彰顯幸福的。風光,是給別人看的。日子,才是自己過的。岑三娘應了。她心裡有點慌,端午節杜燕綏一擊成功。燕婉自然是不會嫁到崔家的。花掉的銀子都要悉數還回去。採買了東西,到時候拿什麼填窟窿?如果不花,就會被崔家察覺出異狀來。杜老夫人看了她一眼,見那張禮金單子在她手裡都快變了形,微微一笑道:女兒出了閣,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崔家拿了多少來,都讓燕婉全帶了去。咱們家不留一兩銀子。老夫人該不會疑自己還想截留些銀子貼補家用吧?岑三娘大汗。是。岑三娘定下心來。她想著家裡還有徐夫人送來的一萬兩和賣牡丹的五千兩,心裡就做了決定。比著一萬五千兩置辦。日後燕婉總是要出嫁的,現在就先替她準備置辦起來。我拿聘禮單子給燕婉瞧瞧。她行了禮正要離開,聽到老夫人突然說了聲:初五那日有好戲瞧了。岑三娘嚇得一顫。難道老夫人知道端午節的事?她猛的抬頭,卻見老夫人在對著尹媽媽說話。她趕緊轉身離開了正房。出了門,岑三娘才使勁拍著胸,大口的呼吸。等到平靜下來,這才又帶著丫頭們去了杜燕婉住的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