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三娘看到匣子裡底下還壓著封信。拆了來瞧了,臉上就收了笑容。先前還歡歡喜喜的,怎麼突然不高興了呢?&ldo;少夫人,出什麼事了嗎?&rdo;岑三娘把信收了,嘆了口氣:&ldo;姑爺回宮銷假當差。皇上見到他就想起我了。說吩咐禮部最近就把我的誥封賜下來。&rdo;&ldo;恭喜少夫人!&rdo;二婢齊聲賀喜。&ldo;是啊,得了誥命,少夫人該歡喜才對。&rdo;&ldo;哎,誰說我不高興來著!我是擔心進宮去謝恩。我還沒見過皇后娘娘呢,心裡擔心著哪。&rdo;岑三娘擠出笑容說道。夏初抿嘴一笑:&ldo;老夫人是一品誥命夫人。進宮回數多了,她肯定會指點您的。&rdo;&ldo;對啊,我一緊張差點忘了。睡吧,今兒沒睡午覺,乏了。&rdo;岑三娘敷衍了兩句,打了個呵欠上了c黃。帷帳放下,隔開了她和守夜的阿秋。岑三娘睜著眼睡不著。信上說,賜了誥封,她要進宮謝恩。向誰謝恩呢?皇后娘娘。杜燕綏信裡讓她在家熟悉宮廷禮儀,免得貽笑大方。他才不會擔心自己貽笑大方呢。這是在提醒她,這次進宮不比尋常,不能讓人挑理。既然向皇后謝恩,能挑錯的就是皇后。皇后為什麼要挑錯呢?一,杜燕綏和武昭儀走得近。二,皇后姓崔。岑三娘進宮行差踏錯。崔家就有話說了:瞧瞧,杜家娶了個這樣的嫡孫媳婦,杜家姑娘能好到哪兒去?我家大郎是長子嫡孫,將來要掌門戶的。哪能娶個不懂禮儀的姑娘回來呢?當年訂娃娃親只是嘴裡說說,誰知道他家的姑娘長大了就長歪了呢。進宮謝恩讓岑三娘緊張。另二件事就很耐人尋味了。杜燕綏說她身子不好,請太醫院開了副補藥方子。讓她拿了方子去朱雀大街安仁坊裡的濟世堂抓藥。還叮囑她不得拖延,拖久了對身子不好。就岑三娘所知,國公府大門一街之隔的東市就有好幾家藥鋪。批發零售藥材,樣樣齊全。抓副補藥還要大老遠的跑到朱雀大街的安仁坊去。還不要拖延,得速度辦。這不得不讓她想到宮裡頭懷了身孕的武昭儀。難道這副藥是給武昭儀的?會是什麼藥?打胎藥?武昭儀頭胎不是生了個皇子嗎?有故事傳說,武氏後來生了個女兒,知道皇后去看望,自己把小公主悶死了。皇后成了頭號嫌犯,後來因此被廢。皇帝力壓群臣封了武氏做皇后。武媚娘從此步上千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之路。可是時間不湊巧啊。武氏現在也不可能會殺死自己的頭胎孩子。現在平安生下兒子,她才更得寵,地位更牢固。杜燕綏究竟要她抓副什麼藥呢?岑三娘想得頭疼。突然想起,現在的皇后不姓王,姓崔。難道歷史的終點是一致的,過程發生了小小的改變?虧她還以為給自己開的補藥方子,沒想到另有玄機。岑三娘翻了個身,暗暗咒罵著杜燕綏。千萬不要讓她真的抓副打胎藥給武媚娘啊。她心裡會產生陰影的!突然又想到,誥封賜下來她要進宮謝恩,不就能看到杜燕綏了?岑三娘興奮起來,想了會兒,摸摸旁邊空著的地方又嘆了口氣。砌的火炕太大了,能讓她在上面模著豎著打滾。也太空了,空的讓她覺得孤單。當歸禮部得了聖喻,前來頒誥封也沒那麼快。第二天岑三娘見府裡也沒什麼要緊的事,吩咐人去正氣堂向老夫人稟了,一早就帶著阿秋和逢春暖冬三人出門。逢春和暖冬都是出嫁前才買的丫頭。兩人都只有十歲。逢春是新羅人。岑三娘不知道朝鮮島上這會正發生著什麼事件。逢春告訴她新羅和百濟高勾麗彼此打了很多很多年。她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叔叔來到了大唐。叔叔沒了錢就把她賣了。昆倉奴和新羅婢都是大唐貴人們最喜歡愛用的奴婢。前者忠心能幹,後者溫順也能幹。逢春不僅說的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且會寫字。暖冬讀過兩年私塾,是被拐子拐來賣掉的。十歲已經有記憶了,記得家在西北鄯州,父親是私塾先生。大概離今天的甘肅西寧不遠。岑三娘應諾,如有機會就替她打聽著。如果找回到她父母,就讓她贖身回家。岑三娘當初選中她二人,一是憐惜,二是她倆會寫字。阿秋和夏初都十五六歲了,再過兩三年,都是要擇人出嫁的。她需要現在培養下一梯隊。二婢跟著方媽媽學了些規矩和禮節,她就有意帶著她倆在身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