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三娘臊得面紅耳赤,用力推開他,扭頭就走。杜燕綏哈哈大笑,扛起鐵鍬慢悠悠的跟了過去。作者題外話:明天再更啦惜福岑三娘雖得了老夫人的話,把府裡大小事物接了過去。杜惜福仍習慣的的去了正氣堂。午後,杜老夫人小憩未起。尹媽媽就在起居室招呼著兒子。&ldo;母親。&rdo;杜惜福朝母親揖首問安,笑容滿面的坐下了。他來正氣堂幾乎都這個時間。老夫人起身前,他能先和母親說上話。然而今天尹媽媽卻沒有讓他等:&ldo;惜福,日後府裡的事你直接去找少夫人。老夫人沒叫你,就不要再來了。&rdo;杜惜福愣了愣。&ldo;兒子,少夫人沒有過門之前,雖說孫少爺管家,但他有職司在身,老夫人只能傳了你來回稟。如今老夫人已經放權給少夫人,你若再來,少夫人難免心裡會不痛快。&rdo;尹媽媽溫言說道。杜惜福腦子裡就想起岑三孃的模樣來。不過十五六歲,嬌小玲瓏,瞧著還二姑娘歲數還小些。心裡就些不服氣,國公府如今這狀況,一個小姑娘能撐得起來嗎?知子莫若母。尹媽媽輕聲說道:&ldo;惜福,莫要忘了你的身份。&rdo;眼裡就有了幾分嚴厲。杜惜福訕訕的垂下頭,低聲說道:&ldo;兒子也是為著府裡著想。&rdo;尹媽媽嘆了口氣道:&ldo;孫少爺回來了,得了皇上賞識。你是不是想著熬了那麼多年,現在日子會好起來了,生怕少夫人會用了她的人做總管?&rdo;杜惜福被說得啞口無言。然而事實就是如此。他們一家人都是老夫人的陪房,是家生子。府裡最難的時候,他兄弟二人忠心侍主。知恩做了府裡的侍衛長,他做著總管。黑七是孫少爺的貼身侍衛,自不會和知恩搶。可自己呢?如今少夫人主持中饋,外院還住著她的三戶陪房。有一戶他打聽清楚了。是岑三娘娘家兄弟暫借給她使的,當家男人姓王,是車把式。媳婦會廚藝,去了廚房。小子如今留在門房當著小廝。他不擔心這戶人。另外兩戶主事男人一姓劉一姓陳。聽說原先在隆州時就管著少夫人母親的陪嫁田莊。兩人一看就極精明。並不是只知曉農事的普通莊頭。眼下少夫人剛過府,還沒給他們安排職司,杜惜福忍不住就想遠了。&ldo;就算少夫人另有安排,你也要記住自己的身份哪。&rdo;尹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著兒子。杜惜福目光閃了閃,嘴裡順從的應了:&ldo;兒子明白。&rdo;如果岑三娘沒那個能力,處事不公道,他還是要為自己討個說法。畢竟他對國公府盡心盡責,岑三娘說換人就換人,只會讓府裡的僕役們寒心。這時裡間傳來老夫人的聲音:&ldo;惜福來了?&rdo;杜惜福趕緊站起身,恭敬的稟道:&ldo;老夫人安好。&rdo;尹媽媽看了眼兒子,進去服侍老夫人起身。免不了也為兒子說上幾句好話:&ldo;他習慣了,一時沒改掉。奴婢已囑他日後直接向少夫人回事了。&rdo;杜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心裡哪裡不明白,笑道:&ldo;既然來了,就讓他進來說說。這幾日燕綏和三娘折騰些什麼。&rdo;尹媽媽哎了聲,挑了簾子喚杜惜福進來。&ldo;……地板沒有典進當鋪,在東市找了家木材行寄賣。正巧有戶人家給女兒打嫁妝,看中了這木料,賣了兩千二百兩,除去鋪子的抽成,得了兩千兩整銀。孫少爺囑咐從後花園湖裡撈魚去賣。頭天撈了八百斤,還捉得三隻臉盆大的老鱉,悄悄從後門裝了車,又從城門繞了進來。孫少爺真能幹,他認得城裡的幾間大酒樓的東家,託辭魚是咱們田莊自個兒養的,對方慡快的買了,得了二百兩銀。湖裡沒有撈盡,看情形還能再買幾百斤。&rdo;杜惜福說著臉上露出了笑容。老夫人哈哈大笑:&ldo;他倆真把咱們家挖地三尺了。&rdo;杜惜福遲疑了下又道:&ldo;少夫人讓她的管事媽媽送了單子來,府裡要添二十個下人。還要買四個繡娘,兩個花匠。&rdo;他看了眼老夫人。手裡才寬裕點,一口氣添的人讓國公府增加了三分之一的人。做粗活的下人身價銀就是二百兩。繡娘和花匠身價銀更高,轉眼三四百兩銀子就出去了。每個月府裡還要增加三分之一的月錢和用度。兩千二百兩銀子,能花多久?孫少爺為了賺銀子已經想盡了辦法。少夫人富貴人家出身,大手大腳的買下人鋪排場,將來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