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三娘於是瞪大了眼睛:&ldo;原來你這麼奸詐啊?&rdo;杜燕綏一本正經的看著她,微微一笑,眼裡流露出一絲憂傷:&ldo;不控制住情緒,怎麼應付得了王爺那脾氣。三娘,有你真好。&rdo;他收緊了胳膊,讓她靜靜的倚在懷裡,喃喃說道:&ldo;母親藥石無效,太醫說短就兩三月,長不過一年時日。後事要打理。燕婉十七了,守孝三年,就耽擱了。婚事得儘快。祖母說已給她備好了嫁妝,可我不想讓她委屈匆忙的出嫁。跟了王爺八九年,年年攢下銀子都寄回府裡了。三娘,我一窮二白……&rdo;岑三娘伸手攔在了他嘴邊,輕聲說道:&ldo;都會過去的。&rdo;早晨的陽光漸漸升起,從窗欞透進來。她偎依在他懷裡,想起那句話:歲月靜好。作者題外話:合成一大章發的。明天還是晚上更吧。祝大家週末愉快。難題用了一整天,岑三娘終於對國公府的情況瞭解個大概。五進的大宅,前院正堂基本處於關閉狀態,每天需要四個下人打掃衛生。侍衛和車馬伕小廝都住在前院的跨院裡。後院正氣堂裡住著老夫人,張氏。跨院裡住著杜燕婉。岑三娘和杜燕綏兩人住的偏院其實也屬於正氣堂這一進,原來國公府的內書房所在。這一進還有座待客的花廳,在偏院與正氣堂之間。正氣堂後面還有三進的院落,以及一座花園。已鎖了十來年,從沒打掃過。偏院隔壁是原來的公主府,據說比起國公府來只大不小。當初奉旨赦建,如今被戶部抄沒了,也空著。國公府人少。尹媽媽是正氣堂的管事媽媽,有四個小丫頭侍候老夫人。張氏身邊有兩個陪房來的媽媽和兩個丫頭。杜燕婉院裡是ru娘管事,也只有兩名丫頭。廚房如方媽媽所言,管事的吳媽媽和兩名廚娘。府裡另養著十名專做打掃清潔的粗使婆子丫頭,每天有四人輪流在廚房幫工。府裡總管事的是尹媽媽的大兒子賜了杜姓,名喚杜惜福。還有個小兒子叫杜知恩,做著府裡的侍衛總管,負責府裡的安全,車馬出行。連侍衛帶小廝,以及馬伕轎伕,加起來才三十來號人。至於杜燕綏,身邊就帶著一個黑七。國公府的人手已不能再少了。如今才四月,秋收出糧賣了,也要九月才會有進賬。四十六兩銀子連發月銀都不夠,幾十口人還要吃飯……岑三娘嘆了口氣,默默的想,老夫人還真給自己出了個難題。杜燕綏在旁邊還說了句:&ldo;三娘,你可千萬別想著用你的嫁妝來填補家用。杜家還沒臉動用媳婦嫁妝。&rdo;岑三娘當即跳起來狠狠的掐了他一把,怒目而視:&ldo;敢情你早知道這情況,夥同祖母考我來著?&rdo;杜燕綏揉著胳膊,滿臉堆笑:&ldo;我自然是和你站一起的。這樣,你讓我上山劈柴去賣,我絕無二話。&rdo;&ldo;如果我不接這賬,我不信國公府就不過日子了!&rdo;岑三娘才不相信呢。杜燕綏掰著指頭數給她聽:&ldo;一,祖母會典當首飾嫁妝,二,母親也會典當東西。三,後面三進院子裡的傢俱擺設,祖父留下來的古籍字畫墨寶都能典當。你不接手,至少府裡有三條路可以撐到九月收糧。&rdo;說完朝岑三娘眨了眨眼睛。岑三娘一聽笑了:&ldo;算你聰明。&rdo;杜燕綏像是突然想起,笑道:&ldo;我記得四月初廚房一次性採買過大量的米麵油鹽和柴禾,以備成親時擺宴使用。&rdo;意思是每天吃飯只需要買菜切ròu就行了。岑三娘又鬆了口氣。她心裡著急,叫來方媽媽和阿秋夏初,道是要熟悉府裡的情形,從杜總管那裡討了鑰匙,讓杜燕綏陪著,開了鎖去了後三進院子。籌銀杜府的格局比較方整,院落設定都差不多。院子裡不見樹木,整整齊齊的鋪滿了青磚。四月的陽光照著磚fèng里長出的青糙,瞧著就生出了寥落之意。&ldo;當年祖父和祖母就住在這裡。&rdo;杜燕綏輕聲說道。承塵上的藻井蒙著厚厚的灰,斜撐上有蜘蛛結了網。岑三娘好奇的四下張望著,心想杜燕綏敢給自己支招,她就敢賣。方媽媽上前推開門,一股久閉的黴氣傳來出來。杜燕綏攬著她的肩輕巧的將她移到身後:&ldo;歇會再進去。&rdo;岑三娘深深吸得幾口新鮮空氣,估計差不多了,急不可耐的從他身後探出了腦袋:&ldo;空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