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1 / 1)

小說:皇后出牆記 作者:樁樁

終於得到證實,李景隆身體劇烈的顫抖。兄弟?他搶了他的母親,他的女人,他卻是他弟弟!他可以就藩北平,獨霸一方。他卻只能暗中經營,苦苦發展勢力。而他的母親到臨死都沒看過他一眼,問過他一聲,何其不公平!&ldo;你母親要進宮,所以我把你託給李文忠撫養成人。朕一直覺得愧對於她,所以一直暗中栽培你。在錦衣衛沒成立之前便讓你總領全國十三省情報。如今錦衣衛撤了,你的一品蘭花還在,朕並無薄待於你。至於你母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她另生有不是龍種的兒子,活著便會影響棣兒。母以子貴,她把棣兒託付給皇后,她是自盡的。&rdo;連死也是為了朱棣的前途!李景隆牙關緊咬,驀然跪下道:&ldo;皇上為何要告知景隆這些?&rdo;洪武帝冷冷一笑:&ldo;你不恨燕王嗎?你的母親一生都為他,從未問及過你半句。&rdo;&ldo;皇上,原來是想讓我恨……&rdo;李景隆嘴裡湧出苦水,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他恨朱棣,恨朱棣能與他心愛的女人在一起,恨他機智沉穩時時讓自己覺得無處遁形。&ldo;都是朕的子孫,手心手背都是ròu。只盼著不會有那麼一天,他們能看知曉君臣之禮不與允炆為難。所以朕在位一天,就絕不會削藩!&rdo;洪武帝想起錦曦的隱藏與聰慧,想起朱棣兩次出征的大捷,十年時間,朱棣真的在北平扎牢了根基,擁兵自重。他冷眼瞧著李景隆,仇恨與不平衡在他心中已種下種子。若是沒有意外,他也對付不了朱棣。如是有意外,他就會相幫允炆。他篤定的想,所有事都只有自己才知道。所謂帝心難測,太多的秘密,臣子是永遠不會知道的。瞧著李景隆面無表情的模樣,洪武帝心裡暗暗嘆息,突然有種衝動想要告訴他,碩妃臨死前念念不忘李景隆,求他一定照顧他,保他一世富貴。只能怪你不是朕的親子。這麼多年,你以為朕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你傾慕燕王妃,你睚眥壁報,性情乖僻。也只有你,和你的一品蘭花才有此能力保我皇太孫的江山。洪武帝長嘆一聲:&ldo;朕老了,不能帶著這個秘密離開,畢竟,朕把你當親子看待。&rdo;他著扶著太監的手離開了,寂靜的迴廊上只有李景隆獨自跪著。李景隆木然跪在地上。聽到腳步聲消失,這才從懷裡拿出那個舊荷包。紅色的緞面,寶藍色的絲裡,掐牙邊fèng綴著黃色絲絛,結著一粒紅色的寶石。裡面用同色絲線繡著:景隆週歲。他淡淡的笑了,接到荷包之後,他便查過,用料與絲線均是貢品,關鍵是那粒紅寶石,元至正十七年,洪武帝繳獲的戰利品,連同兩塊翡翠一起鑲嵌在一頂鳳冠上。因不是朝廷制式,便拆了翡翠做成兩塊玉佩,連同這枚紅寶石一同賞賜給了碩妃。李景隆慢慢站起來,眸子裡半分傷痛都無。想起這些年用在太子和朱允炆身上的精力,他牽動著嘴角輕吐出一句話:&ldo;我等那一天很久了,皇上。&rdo;洪武三十一年夏四月,帝疾大漸。乙酉,崩於西宮,年七十有一。遺詔曰:&ldo;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rdo;辛卯,葬孝陵。諡曰高皇帝,廟號太祖。洪武帝駕崩,終年七十一歲。立廟號太祖,諡高皇帝,葬孝陵。‐‐《明史本紀第三》朱允炆領遺旨繼皇位,改年號為建文。同年六月,立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同參軍國事。秋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實行寬政。八月,定周王朱橚有罪,廢為庶人,流放雲南。冬十一月,令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作者有話要說:本文是以明史為背景,所以大家不要太過較真裡面的人物與歷史的差別。一個故事而己。新王登基暗相逼&ldo;王妃,不好了,聖旨來了!&rdo;三保飛奔來報。這時朱棣遠在城郊兵營。三保只能找著錦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