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1 / 2)

仁宗打個哆嗦:“潛流,暗礁?” 太后嘆了一聲:“這天下,坐之不易啊!皇位是一盆火,坐不好會烤焦了自己。唐代末年多有幼主繼位,因此宦官作亂、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引得五代十國,中原板蕩百年。多少朝代只傳得一代兩代,便被滅亡。本朝開國至今,太祖太宗先帝,無不是步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地,把這大宋江山,支撐到如今,終於見著了國泰民安的局面。記得當年契丹進犯,兵馬到了澶州城下,當時我服侍著你父皇,見著他御書房裡鋪天蓋地的軍報,他幾天幾夜的不吃不睡,十餘天下來,頭髮白了一半,為的是江山在肩,他的一句話,決定著幾百萬人的生死存亡,關乎著天下安危、大宋萬年基業、社稷安危。怕的是萬一一字說錯,一步走錯,何以對天下、何以對祖宗、何以對後世?” 仁宗只覺得心一陣陣地收縮,不由地更偎近太后,叫了一聲:“母后!” 太后握著仁宗的手,道:“先帝大行之前,他對我說,他心疼我,因為他這一去,將來的國事就要我一肩承擔了。他承擔過,所以他知道其中之難。”她握著仁宗的手,走回御座坐下,道:“當初太宗皇帝有八子,對諸皇子們考察歷練了多年,變更再三,才擇定了你父皇。又看他經辦過京中賑災、平蜀中李順之亂、處理契丹事務等事務都辦得極好,這中間磨練了十年後,這才將江山交他你父皇的手中。你父皇晚年才得了你,不曾叫你歷練過,這皇位就交託到你手裡了。這些年來我諸事庇護著你,你自小一帆風順,實是未受過挫折,未經過歷練。可是,官家啊,天下興亡繫於一身,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這其中種種壓力和辛苦,非言語能表。你能明白嗎?” 仁宗的聲音低低地:“兒臣知道,潛流和暗礁……可兒臣現在,什麼都還承擔不了。” 看著仁宗臉色蒼白,太后含笑拍了拍仁宗的手,她的聲音鎮定:“這沒什麼,這天底下的事還不都有個坷坷坎坎的,要是什麼事都伸手可得順風順水,倒不正常了。” 仁宗看著她鎮定自若的臉,忽然心生慚愧道:“兒臣如何能與母后相比?”方才只這麼看一池蓮花,他心裡卻猶如從懸崖峭壁生死殺場走了一圈回來,然而太后的鎮定和安撫,卻讓他的心平靜了下來。 不過是一會兒功夫,讓他的心境完全不同,每次和太后相處,都會讓他有新的認識和發現,讓他驚異和讚歎。 先帝是他的父親,他敬仰他尊崇,可是他卻崇拜母親。從小到大,他雖然大部份時間是在楊太妃那裡度過的,但是太后讓他迷惑和崇拜。小時候,男孩子一肚子稀奇古怪的問題,到了太后那裡就煙消雲散了,她似乎什麼都知道,什麼事都難不到。 先帝去世的時候,他害怕得要命,連楊太妃也害怕,只有太后在,她領著他手,一直走上金殿,把他領上皇位,握著他的手一步步教他怎麼做皇帝。 坐在崇政殿和太后一起閱批奏摺,他得花上好幾天時間,才能把一個奏摺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決定如何發落,坐上一整天,就覺得累不堪言。太后面前堆積如山的奏摺,小事當場批下,或召了輔臣奏議,或者到了大朝日公議。一日四三個時辰下來,她舉重若輕輕鬆自若,絲毫不累,也絲毫不難。 他從來沒有看見過象太后這樣精力充沛,太后身邊二十來個內侍女官輔助太后處理事務,外頭翰林院、諸大學士、滿朝文武,竟然都跟不上她的思路她的行動。 而她又不止是這些讓他驚奇,小時候頑皮,把所有的詩文背得混雜不堪,太后頭也不抬,哪一句出自何書何頁何句,一句句理得清清爽爽,那時候他就非常迷惑地想,怎麼她什麼都知道呢? 這些年她身為太后,基本上只讓他看到她在處理朝政,她在執掌天下。可是永遠在某個偶而的時候,飄進他耳中一言半語,讓他去想象另一個母后。 那天在金明池,新進的一批才人們在騎馬比箭,他贊好,楊太妃卻懶懶地說了一句:“比太后當年可差遠了?”他卻驚異了,那個高高在上端凝如山的人,也會騎射,也如下面的尚才一般,紅衣如火抬手射鵠? 那一次大壽前幾天,宮中奏樂,他看到太后倚榻臥著,聽到一個音節時眉頭皺了一下,他後來走出去悄悄一問,果然是這一個音節上走了調,於是他知道了,太后很懂音樂,但是,他從來沒看太后提過。 那一天看奏摺,看到永安軍奏報去年占城稻面積擴大,收成增加,於是順口問了一聲:“這占城稻是什麼時候開始種的?”然後大學士晏殊很奇怪地說,占城稻是當年太后首種成功的,天下皆沐恩德,怎麼官家不知道嗎?於是他又知道了一件關於母后的事。 細想這些點點滴滴,在他看得見的地方,在他看不見的地方,令他驚異莫名。有時候他覺得沮喪,他是她的兒子,為什麼她深藏不露卻無所不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