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進攻,掩護法國的戰爭動員和部隊展開。
1940年5月10rì,就在英國首相張伯倫辭職,並且發表“希特勒已經錯過時機”的言論之後第五個星期,德國人的“黃sè”行動開始了。A、B、C三個集團軍群,共136個師,超過3000輛坦克朝著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開去。
僅僅一個星期都沒有堅持過去,荷蘭便於5月15rì宣佈投降;5月17rì,在迅速攻佔了埃本?埃馬爾要塞之後,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被佔領;而僅僅只有30萬人口的盧森堡直接不戰而降。
“黃sè”行動發起後的第44天,法國人宣佈投降了,區區44天,高傲的高盧雄雞和他的英國盟友在法國境內作戰卻一敗塗地,法軍陣亡6萬人,30萬人受傷,200萬人被俘,而德國則傷亡11。6萬人。
從這一刻起,“德國是不可戰勝的”神話傳遍了歐洲。
在這些歐洲發回來的報告中,羅傑對比後發現和自己所熟知的歷史程序幾乎完全一樣,大大小小的戰役過程都相當的近似。只不過德國人的損失要比歷史更少,個別戰役的進度要比歷史更快。
整個法國之戰中改變最大的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歷史上。英國人利用希特勒的突發xìng腦殘從敦刻爾克撤走了33。8萬士兵,不但挽回了一些士氣,還保留了大量有經驗的老兵。為後來反攻歐洲留下了火種。
只是這一次的戰鬥過程發生了改變。
德軍作為主攻部隊的左翼的A集團軍群在馬其諾防線的北端這一片曾被視為是坦克無法透過的崎阿登山區發動進攻。這大大出乎了英法聯軍的預料,僅十多天時間,德國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