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糾笑著說:&ldo;哦?你現在又不想和我楚國為敵了?&rdo;鳧須連忙說:&ldo;是是是,小人怎麼有這麼大膽子,楚國可比晉國強大多了,小人想要歸順楚國還來不及,請楚王原諒小人。&rdo;鳧須本就能說會道,而且油嘴滑舌,立刻繼續說:&ldo;楚王,您想想看,小人一時糊塗,成為了晉國的細作,雖然做了一些糊塗的事兒,但是最後也沒能出郢都城,是不是?&rdo;吳糾一笑,說:&ldo;哦,沒出郢都城,那你在學堂投毒,謀害各國豪紳貴族子弟的事情,要怎麼算?還有散播謠言,說寡人想要明搶楚國私卒的事情,又要怎麼算?&rdo;鳧須頓時臉色更為慘白起來,瞪著嬴豫,沒想到這些事情,嬴豫全都告訴了吳糾,氣的鳧須直冒冷汗。鳧須眼珠子一轉,立刻又說:&ldo;楚王,小人雖然做過一些錯事兒,但是楚王您想想看,若是小人這種細作,做成了錯事兒都能被楚王您原諒,那麼其他國家一看楚王這般寬宏大量,肯定會真想投奔朝拜,還有什麼國家不佩服楚王您呢?匡扶天下,指日可待了!&rdo;吳糾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ldo;好一個寬宏大量,寬宏大量啊!&rdo;吳糾聽他這麼說話,突然就想起來了,原來&ldo;鳧須&rdo;這個人,其實在歷史上也是挺有名的,因為他和重耳、介子推是同時代的人,在各種史書中還是個反派,只不過名字讓人記憶不是很深刻,但是故事吳糾還是記得的,如今鳧須這麼一說,吳糾突然想起那個故事了。重耳在受到驪姬迫害之後,逃奔出來,有很多名士跟隨重耳,其中有個從者,就叫做鳧須,也有人說他叫做頭須,或者裡鳧須,名字傳聞很多,後世已經失傳了。這個從者能說會道,精打細算,跟隨著重耳,是個管理錢財的人,後來重耳逃到半路,鳧須因為不想受苦,因此就將重耳的錢財偷走了,這才有了介子推割掉自己的肉給重耳吃的典故。後來重耳經歷十七年磨難,終於回到了晉國,登上了晉國國君的寶座,那些十七年跟隨著重耳的人,自然飛黃騰達了,而這個時候鳧須又回來了。鳧須請求拜見重耳,重耳不見他,並且冷笑說他怎麼有臉來見孤。鳧須問寺人重耳在做什麼,寺人推辭說君上在洗頭,能說會道的鳧須便說,洗頭的時候,心是倒著的,因此君上才會不見我,等君上洗完了頭,肯定會見我的。因為鳧須能說會道,重耳還是見了鳧須,鳧須為自己盜取錢財開脫,就說了類似於方才對吳糾說的話。鳧須說,自己雖然盜取了重耳的錢財,重耳理應不能原諒自己,但是如今重耳剛剛用武力入晉,士大夫和百姓都非常害怕重耳,若是重耳能原諒一個偷盜他錢財的人,那麼百姓和士大夫們肯定都在想,重耳必定寬宏大量,因此就不再害怕了。不得不說,鳧須這胡攪蠻纏的功夫,吳糾要給他滿分。鳧須這麼說,吳糾笑了起來,齊侯則是冷笑了一聲,說:&ldo;你讓孤想到了一件事情,昔日孤出門遊獵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荒廢的大宅,曾問過身邊的人,大宅如此恢弘,為何會荒廢,從者告訴孤一句話……&rdo;因為這個大宅的主人,能認清楚忠心的好官,和貪心的壞官。齊侯說的是自己上輩子的事情,當年齊桓公成就霸業,一天比一天剛愎自用,他來到野外打獵,身邊跟隨的從者就是皇子告敖。齊桓公指著一個荒廢的宅邸,皇子告敖告訴他,因為這裡曾經住著的人,能識別好人和壞人,因此滅亡了,只剩下一處大宅。齊桓公當時很吃驚,既然能識別好人和壞人,那為何還會滅亡?皇子告敖笑著說:&ldo;因為他能認出好人,卻不重用好人,他能認出壞人,卻因為壞人的讒言,不疏遠壞人,因此自取滅亡了。&rdo;齊侯笑眯眯的將這件事情說出來,鳧須的臉色頓時就變了,齊侯說:&ldo;因為你的幾句讒言,便免除了你謀害各國貴族子弟,還有造謠生事的罪過,那麼將如何安撫盡忠的好人,如何責罰處心積慮的小人?&rdo;吳糾拍了拍手,笑著說:&ldo;齊公說的正是,看起來鳧須把寡人當成了一個剛愎自用的昏君了,實在該死。&rdo;鳧須沒想到自己靈牙利齒,竟然有一天啃在鋼板上了,聽著吳糾和齊侯一唱一和,頓時覺得自己大難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