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侯掃了一眼眾人,冷冷一笑,說:&ldo;就在很多士大夫,想著怎麼讓孤好大喜功的準備祭祀,怎麼物色美人的時候,看看大司農都做了什麼,這些應對災禍的條條款款,你們好生看看,有多詳細,多用心。&rdo;齊侯說著,將簡牘一擺,旁邊的寺人趕緊接住,然後傳下去,遞給為首的高傒和國懿仲看,看過之後繼續往下傳。齊侯坐下來,又說:&ldo;孤不寵信這樣忠心耿耿的人才,寵信誰?你們倒是給孤找一個可以寵信的人?若是孤真的一遇到天災,就物色美人,一遇到天災就舉行大祭祀,恐怕先祖的確要知道,卻是齊國的老祖宗從黃泉裡爬出來不得安寧!&rdo;齊侯冷笑著,高傒和國懿仲先看了吳糾的文書,頓時滿眼驚訝,並非是紙上談兵,國庫多少銀錢,能動的多少,備用的多少,應急的多少,糧倉有多少糧食,能動的備用的應急的,還有災禍地點附近的糧食,可以立刻調配的,全都寫得清清楚楚。為了不影響齊國的發展,還有組織災民耕種,收留災民的各種辦法,削減齊宮和後宮吃穿用度,以衝國庫的辦法等等,一條條寫的很詳細。高傒和國懿仲一看,不由覺得老臉燒紅,趕緊將文書傳給下面的人。大司徒接過文書,大約看了幾眼,很是不屑,結果看到其中一條,立刻眼睛一亮,似乎想要強弩之末的做文章,一方面把文書傳下去,一邊方面拱手說:&ldo;君上,大司農想要削減君上的吃穿用度,還有後宮娘娘的吃穿用度,這有違禮制,破壞了祖宗規矩,實在不妥啊!&rdo;齊侯昨日看了文書,就知道有人會在這個上面做文章。其實很多人不理解,國君節儉起來,用自己的吃穿用度給災民補給,這不是體現國君愛民的地方麼?為什麼會有士大夫腦子進水的反對?道理很簡單,因為那個時代,禮制重於一切,禮義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義是仁義道義,而禮呢?其實就是禮義和規矩,天子、諸侯、士大夫們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吃幾種糧食,吃幾種肉,直的肉放在左手還是右手,彎的肉放在左手還是右手,帶骨的肉放在近處還是遠處,那都是有嚴格規定的,這種規定體現出了天子和諸侯的權威。因此吃穿用度,在很多士大夫眼中,那是不可撼動的,若是改了,就是不禮。被尊為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聖人,覺得霍亂魯國,殺侄子與嫂子通姦的慶父,並非是謀反之臣,因為什麼?自然是因為禮義,按照禮義,慶父也享有魯國公爵之位的繼承權,因此不算逆賊。柳下惠與臧辰,同為名士,而柳下惠的大名在後世盡人皆知,而臧辰的名字,可謂是名不見經傳,但是按照歷史貢獻來說,臧辰的貢獻遠遠超越柳下惠,這又是為什麼?自然也是因為禮制,在當世人眼中,臧辰便做了簡化魯國祭祀,破壞禮制的壞事兒。因此大司徒一下就抓住了這個把柄,想要怒懟吳糾。吳糾則沒什麼不安穩的樣子,只是笑了笑,說:&ldo;糾知道,這一條有為祖宗禮制,只不過眼下乃是特殊時期,地震造成了河床決口和泥石流,周邊的邑都受到了波及,如此一來,我齊國的糧倉雖然豐盈,可以抵擋災禍,播放賑災糧,但是因為地震帶來的長久不利效應,農田不能開墾,以至天氣的驟變,都影響到之後幾年,甚至十年的發展,若百姓沒有發展,更別提徵收賦稅,我齊國的糧食收成,將會持續低靡很長一段時間……若是能將齊宮之中,本就用不到用不完的糧食和消耗充補糧倉和國庫,這個低靡的時期將大大減少,若是此時有什麼意圖不軌的諸侯國想要趁機動手腳,我齊國也好有應對。&rdo;他這樣說完,大司徒還想用祖制和禮義說話,但是沒想到,一向是老齊人一派的高傒突然拱手說:&ldo;高傒請命,自願減少用度,以充國庫。&rdo;國懿仲也拱手說:&ldo;懿仲亦請命。&rdo;高傒和國懿仲可謂是朝廷上的風向標,畢竟他們不僅僅代表齊國,還代表了天子,兩個人一開口,頓時好多人都開口自願請命,不管是真心的,還是牆頭草隨風倒,目的達到了就是極好的。吳糾拱手說:&ldo;君上,朝中卿大夫們皆是愛民忠心之臣,實乃我齊國之福,恭喜君上了。&rdo;吳糾一開始得罪了不少人,不過這一句話也討好了不少人,齊侯笑了一聲,說:&ldo;大司農說的正是。&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