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的前鋒騎兵再一次衝過來。
這一次衝擊得更猛,直接衝擊到了李光弼步兵陣前,打算強行開戰。
那些健壯的戰馬,匯聚在一起,上面是驍勇精銳,震動大地,呼嘯而來。
唐軍士兵面露驚色,但無一人動,他們手持長槍,列出嚴密的陣。
空氣中混雜著汗臭、馬臭和兵器的味道。
但士兵們卻已經聞不到了,他們大腦一片空白,只是本能地守在那裡。
等叛軍騎兵壓來的時候,長槍扎到了戰馬。
最前面的戰馬發出陣陣哀鳴,提起了前蹄,向唐軍士兵踹去。
有的戰馬踹了空。
有的戰馬卻因為受不住速度,撞到了密集的長槍上,被扎得鮮血直流,一千多斤的身軀掀飛了好幾個唐軍士兵。
一時間,慘叫聲此起彼伏。
那些被掀飛的唐軍士兵,有的當場慘死,有的倒在地上,感覺內臟已經碎成一團。
但戰馬是衝勢,卻被唐軍硬生生給頂了下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朔方調過來計程車兵,絕對可以算是精銳了。
這種衝陣只是小規模,雙方廝殺了片刻,叛軍騎兵見唐軍軍陣極其嚴密,便紛紛退走。
顏杲卿見狀,立刻下令弩兵再一次對叛軍展開射擊。
這一次叛軍退到了至少百米之外。
史思明依然不著急,騎兵稍退很正常。
騎兵就是以高機動性著稱,退到一百米之外,隨時可以再一次發動進攻。
騎兵戰術就是靈活的疲敵戰術。
退與兵法也吻合。
叛軍開始整頓隊形,顯然準備休整一下之後,再想辦法襲擾唐軍。
按照史思明的騎兵數量,使五千唐軍疲憊,並不是難事。
可名將的厲害之處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李光弼可不給他們調整的時間,他立刻下令出動一千弩兵。
這一千弩兵從步兵軍陣中出列後,竟然主動往前推進,開始輪番射擊叛軍,箭雨不斷。
叛軍騎兵一看對方的弩兵居然離開了長槍兵的掩護,單獨出列了,立刻就想要回擊回去。
因為單純的弩箭陣,不具備防禦性,就算弩箭再密集,騎兵可以利用優勢兵力,從側翼衝鋒。
這樣一衝就散。
果然,史思明覺得機會來了。
他立刻下令騎兵繼續後退,騎兵快速後退到弩箭手的射程之外,開始迅速匯聚,準備衝擊那支弩箭手。
可這個時候,在城門前的長槍兵則在李光弼高超的指揮下,開始往前推進。
竟然熟練地和弩箭陣融合。
等史思明的騎兵再一次攻擊過來的時候,迎接騎兵的還是長槍兵!
遠處有弩箭手的密集進攻,到了近處要面對嚴密鋒利的長槍陣。
毫無疑問,騎兵短時間內經過這雙重打擊,肯定是沒辦法擊破唐軍的軍陣的。
看到這一幕,史思明懵了。
還能這麼玩?
他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指揮戰術。
“敵軍主將到底是何人!”史思明忍不住憤怒地問了一句。
用李光弼自己的話來說:“這叫無形擊有形。”
《孫子兵法·虛實篇》也記載過: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史思明再一次發動了幾次類似的進攻,無疑都被李光弼這種複合型軍陣給擊退。
城樓上的顏杲卿看了忍不住叫好,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出色的臨陣指揮。
這個時候,史思明只好下令騎兵先撤回來。
任何一個兵種,想要單一作戰,都很脆弱。
包括騎兵。
傳統意義上,騎兵作戰需要步兵配合。
騎兵疲敵之後,不可能充分地殺敵,還需要步兵上去推一波。
而現在,史思明面對的局面是騎兵根本無法撼動李光弼的步弩協同。
他只能等他的精銳步兵過來,以騎兵和步兵協同來作戰。
這種協同就是以步兵做前鋒,推進過去,吸引唐軍的弩箭手,以騎兵做側翼快速襲擾、包抄。
這樣唐軍就會疲於應對了。
史思明能想到的,李光弼難道想不到?
半個時辰後,李光弼就接到了一條情報。
“將軍,叛軍步兵進入九門了!”
李光弼聽聞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