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吐蕃人的失算(1 / 2)

隴右各州無不奔走相告,熱淚盈眶。

當年王忠嗣領四鎮節度,可不僅僅依靠他卓越的戰術才能。

他對治軍、邊貿、安民和外交都有一套成熟的認知。

開元年間,王忠嗣就向李隆基呈遞了《平戎十八策》,這些可不是他坐在屋子裡憑空瞎編的,而是在漫長的邊境軍旅生活中的總結。

那麼王忠嗣在整個大唐三百年有沒有標誌性的成就呢?

有!

王忠嗣擔任邊帥的時候,是大唐邊境最和平的一段時間。

他不僅把吐蕃人摁在地上摩擦,還用外交手段聯合回紇人把突厥人摁在草原上來回摩擦,最後又把契丹、奚族人摁在河邊摩擦。

摩擦完後,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邊貿策略。

不僅懂得用戰爭的暴力手段驅逐強敵,同時還用經濟手段來穩定邊關。

這一系列的措施,讓他在邊關有極高的威望。

無論是郭子儀還是李光弼,都曾經算他的部將,李光弼更是將他作為自己的偶像。

只可惜,在李林甫的政治鬥爭中,王忠嗣終究還是成了犧牲品,被貶到漢陽。

從那以後,隴右唐軍戰損數量開始飆升。

到安史之亂,隴右防線徹底崩潰,吐蕃全面東進。

隴右邊軍無不懷念這位曾經的四鎮節度邊帥。

如今,在吐蕃二十萬大軍鋪天蓋地一樣用盡隴右六百里防線的時候,在邊民相繼死戰,白雪掩蓋了忠骨的時候,他再一次回來了。

短短兩日之內,各地的傳令兵將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往各州。

疊州、宕州、武州、渭州、成州、岷州、洮州、河州等地,群情激昂。

那個曾經坐鎮隴右,使吐蕃、突厥、契丹聞風喪膽的大唐名將回來了!

從疊州、洮州、宕州等地潰敗的唐軍士兵,原本士氣低落,一路向東潰敗逃亡。

但當他們聽到這些訊息,快速重新燃起希望。

軍官們拔出刀對著那些士兵說道:“王帥回來了!走!去渭州!”

人群中發出陣陣歡呼。

沒有人想當逃兵,只是隴右精銳已經被抽走一大半,吐蕃軍摧枯拉朽般的攻勢,快速擊穿隴右漫長的防線。

無數人站起來抵抗被擊敗後,心理防線也被擊穿。

這個時候,那個曾經的人回來後,他們如何不激動?

接下來數日,各州邊軍不約而同前往渭州。

如果走在風雪的路上,便能看到那些不畏嚴寒的人,穿著單薄的衣服,行走在山川之間,他們眼中燃燒著希望,那是對保衛自己家園的希望。

但沒有人知道,王忠嗣只是在渭州停留了半日,便暗中離去。

“王帥,我們真的要孤軍深入嗎?”行軍司馬李晟騎著馬走上前問道。

這一年的李晟二十三歲。

他十八歲就跟隨王忠嗣征戰吐蕃,每每衝鋒在前,那一年一箭射殺吐蕃大將,名震軍中。

這些年他一直在隴右。

王忠嗣在抵達隴右之前就派人聯絡到了他。

“吐蕃兵力比我們多,而且戰線拉長了,雖說安思順的兵馬暫時擋住了吐蕃人的這一次進攻,但戰局已經陷入僵持階段,朝廷目前兵力無法完全集中到隴右,我們必須做一次大膽的嘗試。”

王忠嗣的語氣堅定。

“吐蕃人很快就會得知我到了渭州,他們會認為我在渭州招募足夠兵馬再做防禦,絕不會知曉我們已經向他們主力靠近。”

李晟還是不由得震驚,這種戰術,真的只有名將才敢想敢做。

王忠嗣又問道:“給哥舒翰的信發出去了嗎?”

“發出去了,大概六日之後可以抵達。”

“好,他在河州招募兵力即可,此戰南線敗吐蕃,吐蕃必不敢再大動干戈!”

這支僅有兩千兵馬的唐軍,在崎嶇盤繞的山路中艱難前行。

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行蹤。

二月初二,第一批邊民抵達渭州城。

也是在這一天,王忠嗣抵達隴右的訊息,傳到了吐蕃統帥大達扎路恭的耳朵裡。

此時的達扎路恭部駐紮在疊州常芬一帶,領著羌水駐紮。

達扎路恭是吐蕃少有的名將,也是吐蕃反唐強硬分子尚傑息的支持者,他有用敏銳的軍事洞察能力,以及堅定不移的意志。

在如此嚴寒之下,吐蕃大軍的行動依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