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原本是東北一代的望族,但是由於當時軍閥割據的混亂導致了沈家被捲入,為了活命,一家人不得不敗退,逃離東北,輾轉流落到滬省。沈隨鈺長相清秀、書卷氣十足且見多識廣,為人更是謙謙君子如玉,被劉銘看中留在了手下,擔任謀士之類的角色。與宋家聯姻,也是為了鞏固沈家在滬省的地位,畢竟強龍難壓地頭蛇,沈家流亡在外,又只有沈隨鈺一個人有出息,真正的豪門望族攀附不上,便只能屈就宋家這類不上不下的階層。有了宋家的支援,接了地氣,沈家才能在滬省真正站穩腳跟。嫁給沈隨鈺之後,仍舊少女心性,對於男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的凌曉一直認為他只是本性冷淡矜持,所謂君子大略一向都是不喜歡床上這類醃攢事的,所以並未注意他不喜歡碰她的事實。沈隨鈺大多以工作繁忙為藉口住在司令部或者留在書房,即使夫妻二人同床也鮮少做那種事情,幾乎都是各佔一邊,安睡到天明。後來,凌曉才逐漸得知,沈隨鈺也有一顆心頭的硃砂,是當年他在東北青梅竹馬、喚名做陳怡的表妹。二人兩小無猜幾乎就成了眷屬,卻被那一場動亂攪得有緣無份。沈隨鈺隨著沈家南下去了滬省,而那陳家也阻止陳怡想要一同前往的念頭,強行將她嫁給了另一個在鬥爭勝利的家族。不過,在這個亂世,土皇帝今朝你做,明日就輪到了別人,那家人也沒有橫行多久就被人掀了底,無奈之下,陳家打探到了沈家已然在滬省站穩,沈隨鈺也有了出息,乾脆帶著陳怡投奔了沈家,希望沈隨鈺能夠顧念舊情,拉他們一把。雖然沈家仍舊對於陳家當年的翻臉不認人耿耿於懷,但是卻阻止不了在沈家說一不二的沈隨鈺對於陳怡的念念不忘。兩人本就心心相映,卻因為時局與家人不得不被棒打了鴛鴦,心中卻始終惦念著對方,如今再度相逢實乃可歌可泣‐‐儘管其中一個已經有了正經的太太,而另一個則已非完璧,成了帶著孩子的寡婦。沈隨鈺畢竟是君子,並未應陳家的請求,納了陳怡當做姨太太,只不過是購了所宅子,將陳家一家安頓好,時時關心照料罷了。凌曉當時一顆心已然落到了沈隨鈺身上,聽到這個訊息自然不能充耳不聞。擔心自己的丈夫與老情人舊情復燃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凌曉與沈隨鈺鬧了幾次,卻除了讓自己灰頭土臉之外沒有任何的效果。所有人都在贊沈隨鈺高義,不顧前仇收留世交,卻又不貪戀美色,對原本的戀人以禮相待,而為此而大鬧的凌曉,便自然成了妒婦的典範,被嘲笑為無理取鬧。凌曉抓不住沈隨鈺與陳怡有染的證據,自然逐漸地也只能不了了之,倘若事情到此為止,凌曉還不至於對沈隨鈺心灰意冷、憤恨不已,只不過在某次劉銘與鄰省軍閥的一次戰鬥失利、滬市被敵軍攻克之時,沈隨鈺拼命護著的不是妻子凌曉,而是陳怡與她的孩兒。陳怡與沈隨鈺渡過了難關,逃離滬市,最終由跟著東山再起的劉銘重新回到這裡。陳怡已經成了沈隨鈺的髮妻,懷了他的孩子,而凌曉彼時則已經成了沈家的一個牌位,歷經千難萬險、將自尊摔碎在了地上,為了活命而不得不重新爬起,變成了一名間諜,與沈家再無瓜葛。那時候她才明白,沈隨鈺一直拒絕納陳怡為姨太太,並非是顧念她這個正妻,而是覺得這樣的身份對於陳怡而言,只不過是一種褻瀆。大概,沈隨鈺一直在等待著機會,能夠停妻再娶,給陳怡一個風風光光的再嫁吧……在那一段時間裡,凌曉對沈隨鈺與陳怡的恨簡直深入骨髓,若是有機會,就算是生啖其肉也不會眨一眨眼睛。只不過隨著逐漸步入新的人生旅程,見識過了不曾見識過的世界,凌曉逐漸意識到,其實做得最錯的人是自己。是自己愚蠢地妄圖依靠男人,最終才落得如此下場,是自己愚蠢地認為將自己的一顆心奉上就能換回真情,所以才被賤棄至此,是自己愚蠢地妄圖尋找什麼真愛,才一再被&ldo;真愛&rdo;嘲弄。男人信得過,母豬都會上樹,在這個亂世,能夠真正保護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倘若她不是顧念著沈隨鈺的安危而遲遲不隨著沈家一同離開,或者不將希望放在他身上,及時自救,也許最終的結果會改變很多呢?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她凌曉太蠢了,一個宋文斌還不夠,非要再經歷一次沈隨鈺,才能接受教訓,明白這個真理。教育不當,真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凌曉從小就被教育要大度、奉獻、依靠,儘自己所能地維護自己的家,卻不曾想過,這一切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凌曉託著下巴,手指輕輕劃過面前剛剛裁剪好的淡青色布塊‐‐這是要給三爺繡的帕子‐‐突然發現,雖然她對於曾經的往事仍舊記憶猶新,卻已然想不起沈隨鈺與陳怡的模樣了。所謂的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