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退西涼大軍,讓朝廷從此將兩大邊關中的西關兵權,牢牢抓在手裡。或者說抓在了牧曠達的手裡,這件事,謝宥始終對此心有不滿。雖說邊令白、韓濱等人與黑甲軍是兩個涇渭分明的軍隊系統,一個攘外,一個安內。但文官組織就這麼把邊令白撤換了,相當於是在打武將集團的臉。邊關守將一夜間暴斃,聰明人都知道這裡頭有什麼貓膩,九成九是被武獨下毒毒死了。&ldo;說說你的計劃。&rdo;李衍秋道。&ldo;鄴城不比潼關。&rdo;段嶺起身,將畫好的地形圖朝眾人出示,說,&ldo;它並非兩大關隘,屯兵太多,勢必將增添軍費。從玉璧關下找韓濱將軍調動守衛,更不安全,一來遠水救不得近火,二來借的兵,遲早得還回去,元人在塞外的游擊戰曠日持久,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完全無法預測。&rdo;&ldo;北面至潯陽、上梓,東到玉璧關四百餘里。&rdo;段嶺說,&ldo;全是前線,非常麻煩,增兵是不可能的,凡事不能都靠增兵解決,所以這次,在下的意見是,不增一兵一卒。&rdo;聽到這話時,群臣終於定下心來,不增兵就等於不花錢,一切都好說。&ldo;實在需要的話。&rdo;牧曠達說,&ldo;朝廷還是會花一定的預算在鄴城上的,畢竟鄴城、河間兩地絕不能失。&rdo;&ldo;不會花太多的錢。&rdo;段嶺又說,&ldo;這三城中,鄴城首當其衝,位於與元人交戰的前線,昌州與河間則位居其後,呈犄角呼應。只要經過整頓,可發展成後方儲備地。既然正規軍難以發揮作用,只能訓練民兵,精研與元人作戰的技巧,平日裡屯田養兵,徵調民夫,設法重建烽火臺,一旦元人來襲,三城之間互相支援,可抵擋一時,暫時以遊擊抵擋遊擊。&rdo;&ldo;河間與昌州歷經上梓一戰,人口太少。&rdo;牧曠達搖頭道,&ldo;禁不起你的徵調。&rdo;&ldo;這只是一個長期的策略。&rdo;段嶺說,&ldo;至少需要十年時間來屯養,上梓之戰後,三城以及周邊仍有近十萬戶,今年陛下已減去北方一帶稅賦,慢慢休養生息,是能養起來的。&rdo;謝宥又說:&ldo;這只是你的長期設想,眼下之患,又要如何解決?&rdo;段嶺說:&ldo;初期我打算到了以後,先與遼國訂約,若鄴城失在元人手中,遼的日子定不好過,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得不直面元人。不想招來麻煩,遼國定會設法牽制元軍。只要爭取到一個冬天的時間,今年秋收後,就正好訓練民兵,明年開春以後,勝算就又加了幾分。&rdo;&ldo;人太少。&rdo;蘇閥說,&ldo;河北郡已支不住稅收,故有減免。裁支書上所報雖有十萬戶,實際能收到稅的,不足兩三萬戶,你還要這些人去當民兵?糧食都不夠吃。&rdo;&ldo;人不少。&rdo;段嶺說,&ldo;每年入冬之時,都會有大量的難民拖家帶口,朝南方遷徙,有些因為天災,有些則因元人入侵而流離失所。這些人流入中原,乃是一大隱患,何不就此安居河北?先前只因元人常來擄掠,是以大家都不敢在三城之間經營,導致大片土地成了荒地。年年都有近十萬人受戰亂之苦,南下湧入中原,這些都是勞力。&rdo;&ldo;今年過冬你讓他們吃什麼?&rdo;蘇閥又問,&ldo;姑且就像你所預計一般,十萬人湧入河北,一個不當心,也不必元人再來攻打,你自己就要死在災民手下。&rdo;&ldo;我自有辦法。&rdo;段嶺答道,&ldo;總之不會釀成暴|亂。我知道中原已經沒有餘糧了,不必朝廷支援一米一面。&rdo;眾人一時沉默,全部望向李衍秋,顯然之前他們討論過不少次要如何解決鄴城遭遇的危機,都沒有段嶺的思路這麼清晰。&ldo;你太年輕。&rdo;謝宥說,&ldo;未知疆場險惡。&rdo;&ldo;先帝十四歲帶兵。&rdo;段嶺說,&ldo;十六歲於將軍嶺下與匈奴王一戰成名,我不知在謝將軍眼中,多大才算不年輕。&rdo;李衍秋笑了起來,謝宥突然也笑了起來。&ldo;皇兒怎麼看?&rdo;李衍秋朝蔡閆問。蔡閆朝李衍秋道:&ldo;探花郎看來成竹在胸,想來已做好了全盤計劃,兒臣覺得是可行的。&rdo;段嶺該說的都說了,還有最後一著棋扣著不發,就是今年過冬糧食的問題,他不想被蔡閆知道,免得出什麼變故。誰也說不好蔡閆會不會喪心病狂,罔顧國土,下手來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