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皎潔的明月高高掛在夜空,細碎的月光灑落在深山中一座古樸小村的青瓦房頂上,透過窗欞照映進內室,為屋內添了一縷夢幻的朦朧氣息。
林曉月端坐在桌前,面前擺著一摞厚厚的筆記本,是她這次田野考察所做的記錄。她不時翻閱著手中的資料,眉頭微蹙,似乎在仔細思索什麼。
突然,房門被人推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捻著件小木雕緩步走了進來。"曉月啊,看看這個,可是我們村裡流傳已久的寶貝了。"
林曉月定睛一看,那是一尊精緻的小木雕,雕刻的是一對年輕男女相擁親吻的溫馨場景,栩栩如生,透著一股悽美的浪漫氣息。
"張伯伯,這雕像出自哪位藝人之手?它的來歷又是如何呢?"林曉月連忙問道,她對這尊木雕很感興趣。
老人笑了笑,說:"這就要說來話長了。不過在給你講解之前,我先問你,你可聽過我們這兒流傳的一段鬼怪戀愛故事?"
"鬼怪戀愛故事?"林曉月的眼睛為之一亮,"什麼樣的故事啊?快給我講講!"
"你且慢點。"張伯伯笑著擺了擺手,讓林曉月也彆著急。
"這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我們村裡住著一戶人家,家中有一個風華絕代、姿顏出眾的女兒,名喚小翠。小翠自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女倆的感情格外深厚。
可好景不長,小翠十六歲那年,母親為了救一個落水的小孩不慎失足跌入水中,最後不治身亡。小翠在悲痛欲絕中,含恨投河殉情而死。
之後有一年,村裡來了一個遊方和尚,看起來年紀不大,風度翩翩,受人愛戴。和尚在這裡度過一段時日後,便有些意興闌珊,打算離去。但就在他離村的前一晚,他在村邊的小河邊看到了一個身穿白衣的女子在河邊遊蕩,形容嬌美,雖看不真切,卻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後來,和尚在一次雲遊途中,無意在一戶人家看到了那尊雕像,驚為天人,簡直與當年河邊所見絕世佳人一般無二。經打聽,那竟是一對有緣人雕刻而成,據說那雕像寓意著一段極為傳奇的鬼怪戀愛故事,只是具體過程已無人知曉了。
和尚就此懷著好奇,暗自留意。後來他再次遊歷到我們這兒時,恰好是小翠殉情的季節,有一天他在河邊看到了幾個白無常在拖拽一具屍體。不知是心存某種預感,還是受到雕像的影響,和尚禁不住追了上去,只見那具屍體竟是個絕色佳人,模樣與雕像上全然一般無二,看樣子似是受了很重的虐待,遍體鱗傷..."
老人說到這裡,不禁長嘆了一聲,似乎不忍再提那慘狀。過了片刻,他繼續說道:"和尚心疼不已,便打算為她超渡昇天,卻不料那女子的魂魄突然出竅,顯出了真身,竟然是一個身著白紗、嬌態生動的女鬼!
和尚萬沒想到竟會碰上這等怪事,嚇了一大跳。可就在這時,那女鬼卻突然俯身對著和尚脆生生地一叩首,哀求道:'施主,我乃無家可歸,飄蕩已久的冤亡孤魂,但見閻王不發放我重生轉世,只緣是我此生太多怨憤執念。求你慈悲,替我超度昇天,我定虔心皈依佛門,來世別無他願...'
和尚被這番哀求深深打動了心扉,遂收下了這個可憐的冤亡女鬼為徒,給她起了一個法名叫“白無常”。待徹底超度之後,和尚對她說道:“從今往後,你我師徒份親,如同手足一家人。你且跟著我周遊四方,勤修佛法,了此殘生,來世必將功德圓滿,阿彌陀佛!”
白無常心存感激,拜謝和尚高徒,從此跟隨師傅左右,一同雲遊四海,廣學博聞。日子就這般漸漸流轉著......
不知過了多少年,一日白無常突然夢見了前世的一幕幕:她本是普通人家的千金小翠,母親一手將她擁扶成人。可誰知禍不旋踵,母親意外身亡,自己也在絕望之中殞命身亡,成為一縷無家可歸的遊魂野鬼,淪為陰曹地府的孤魂......
夢醒之後,白無常痛哭不已,對和尚訴說著前世的遭遇。和尚聞言不禁掩面長嘆,悲從中來,隨即安慰徒兒道:“好徒兒啊,你今世我已替你超渡,望你放下執念,把前世看淡些罷。你那遭薄命的前生已成為永恆的過往,如今的你已是出家修行之人,應順其自然,隨緣而安。”
白無常聽聞,陷入沉思。過了許久,她終於說道:“師傅,我思前思後,決定另闢蹊徑了。我執意要找到前世的那段孽緣,彌補遺憾。我聽說我那段鬼怪戀愛的故事,其中另一半竟也是一具受盡磨難的可憐冤魂,如今不知下場如何,他會不會還在世間徘徊?我定要尋他周全,與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