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不好了。”
這時又有人說道:“既然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咱們的兵力還不夠多。那不如先固守城池,只要再等半個多月,關內的其他援軍就會陸續到來,那時候咱們就不會因為兵力太少而處處為難了。”
他的這個想法也有人反對:“你有援兵,難道敵人的後方就空無一人嗎?不要忘了,青銅峽那邊可是隨時都有被突破的危險。還有南面的藩族也沒閒著,一直想要和狄戎族合兵一處。真到了那時候,咱們有多少人馬夠人家吃的?”
“偷襲不行,繞後不行,固守也不行。難不成我們就這樣坐以待斃嗎?”有人開始有點壓不住火了。
“就是。不能就這麼幹坐著等死,大不了出城跟他們拼了!”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發牢騷就會引來一群人的共鳴。
“沒錯,大不了就是個死!”
“對!橫豎都是個死,老子寧願死在衝鋒的路上。”
“我同意。早死晚死都是死,不能就這麼窩窩囊囊的等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理性冷靜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你們這是成匹夫之勇!”
“越是這時候,我們越是不能魯莽行事。”
“不要忘了你們的身份和職責!”
當然,作壁上觀,一言不發的也有人在。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們說怎麼辦?”
“怎麼辦也不能像你們那樣蠻幹。”
就在眾人爭吵的不可開交時,有人發現一直背對著眾人抬頭看地圖的楊笑把身子轉了過來,面無表情的看著眾人。於是,爭吵的人群一個個的全都安靜了下來。
就在眾人準備好迎接楊笑的怒火時,哪知道楊笑又轉了回去,在地圖上比比劃劃了起來。然後他又轉過身指著一個人說道:“你說的不錯,咱們可以繞。”
那將領一聽楊笑採納了自己的意見,臉上不由得泛起了高興的神采。他也沒想到,自己無心的一句話,竟然會被將軍採納。
眾人聽到楊笑的話後,一個個面面相覷。顯然,在大家能想到的辦法裡,這並不是最好的一個辦法,不知道楊笑為什麼會下這樣的決定。雖然他們各自的心裡都有著各自的想法,但此刻,他們更想知道的是楊笑的想法。
望著大家投來的目光,楊笑接著說道:“我說的繞,並不是你說的那個繞。你說的那個只能算小繞,而我說的是大繞。”
小繞?大繞?
眾人被繞的更加糊塗了。
楊笑把手在地圖上一指,說道:“不要忘了,我們還有羊趾道。”
於是,楊笑把自己的想法向眾人一一道來。
待楊笑說完後,立刻有人指出了其中的關鍵:“可那條路難走的很,別說通車了,就是騾馬都有些勉強。要不然韃靼們也不會放著這條近路不走,走遠路的。”
楊笑回道:“難不代表不能。況且我們需要的兵力也不多,只要把物資分散攜帶,每個人、每匹馬都帶一點,這樣一來問題就不大了。”
還有人想要再說些什麼,但這時一名侍衛進入大殿內,將一份軍報遞到了楊笑的手裡。
楊笑開啟軍報,看過裡面的內容後又把它交給眾人傳閱了一遍。眾人看過軍報上的內容後,無不面色一變。
原來是狄戎族人已經分出一部分人馬往岫陽府而去。現今,狄戎族人跟潘族人的中間就隔著一個岫陽府,一旦岫陽府被拿下,二者便可合兵一處,到時候橫掃關西平原將不再是難事。那時,兩面夾擊之下大散關不攻自破,西梁城深陷重圍,孤立無援,整個西梁境就全完了。
楊笑把軍報往桌上一丟:“好了,不要再說了。敵人的動作比我們要快,立刻按計劃行事。”
眾將聞言,立時抱拳道:“遵命!”
…………。
礫谷關外。
臺階山內還是金秋時節,而臺階山外卻早已草木枯黃。蔚藍的天空和蒼黃的大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片無邊的蔚藍和蒼黃中,一支隊伍正緩緩的前行著。他們趕著一輛輛牛車和一群群牛羊,目的地是天際邊的群山峻嶺。
這些人從千里之外而來,一路上風餐露宿,走到這裡早已人畜皆乏。
隊伍裡最年輕的是一個約麼四五十歲的中年漢子。漢子手搭涼棚看了看天邊的太陽,那太陽低低的掛在天邊,就像燒紅的鐵塊一樣通紅耀眼,但明明紅的耀眼的太陽照在身上卻並不能讓人感到溫暖,相反的,隨著紅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