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初窺禪機(2 / 3)

抄寫。一段《心經》經文,如果讓子璐隨便抄寫,一盞茶的功夫就能抄完,但是肯定字跡很繚亂,看不得。這些人能把短短一段《心經》花上兩個時辰去抄寫完。也真是讓子璐拜服了。

子璐負責在後廚洗盆子,還好寺院很體諒來幫忙的俗家弟子,都有專門的人不停地燒熱水。所以洗碗 、洗盆子,都是用熱水兌涼水,兌成溫水來洗的。洗完,還要把擦桌子的抹布都洗乾淨,盆子擦乾淨,抹布晾起來。

有一天子璐盯著自己手裡變黑的抹布,忽然有些感觸。這些抹布每天用之前都是乾淨的,白白淨淨的。可是擦過桌子就變黑了。再洗,再擦。每天都這樣反反覆覆,人身上的缺點就像是這抹布上的黑色髒汙一樣,肯定每天都會染上,但是透過自省、修行、就把這些髒汙都洗掉了。

所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對於身在俗世的凡人,只能儘量勤拂拭,把心上的塵埃都擦掉,保持菩提心,保持初心。而高僧大德,他們已經修行的很久,就可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而很多感覺不到人生痛苦的人,是麻木的,渾渾噩噩地活著,沒有靈魂地活著,像是行屍走肉一般第活著。

像子璐這般,被生活打擊的體無完膚的人,深感內心痛楚,才會渴望覺醒。渴望把內心的塵埃擦掉。

才會想到到寺院來修行,來擦掉內心的塵埃,來解除自己的痛苦。

子璐感覺來這裡的俗家弟子很多,有很多都是身份高貴的人,或者家財萬貫的人,但是他們居然都在這裡穿粗布衣服,吃著粗茶淡飯的素齋,幹著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幹的髒活兒,累活兒。居然甘之若飴。

佛法果然是很奇特 ,有它的神秘所在,又能救世,所以才會吸引了很多善男信女來寺廟供奉各種鮮花香果,甚至供奉吃的菜、米、面、油等等。

在齋堂吃齋的時候,大家都要排隊安靜地進入齋堂,坐到座位上,安靜地先誦經,再等待專門的弟子輪流給大家盛飯。僧人們在另外的齋堂也叫五觀堂吃齋。這個齋堂是專門給俗家弟子們和香客們用齋飯的地方。

每個人的碗都規規矩矩地擺放在長條桌子的邊緣,分飯的人很多,有的人負責盛主食,白米飯或者饅頭,餃子,或者餅,甚至還有時候有點心。有的人負責盛菜,有時候是一個菜,有時候是幾個菜,早晚還有鹹菜,辣醬,飯後有湯,或麵條,或白開水,或者水果。

如果盛飯的人到你跟前,如果你不要就要擺手拒絕,如果想盛很少,就用手掐住小拇指,表示很少。或者用筷子比劃到碗裡一半的位置。盛飯的人就給盛的很少或不給盛。如果不夠,可以舉手示意盛飯的人來到跟前給盛飯。

凡是盛到碗裡的都不許剩下,要吃乾淨,有時候是粥,粘在碗底碗的邊上,會有弟子示範,用饅頭把這些粥或麵條的漿糊給擦乾淨吃掉,或者用白開水涮乾淨喝掉。

有一次子璐看到一位新來的香客,剩下大半碗白米飯,而管事的弟子也是個火爆脾氣的,跟那香客說“寺院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寺院的米糧都是信眾辛苦供奉來的,怎麼能浪費呢?香客說,我吃不了。管事弟子,非讓香客吃,香客拒絕吃。不知道怎的,就打起來了,管事弟子吧香客按到水池邊讓她吃米飯,香客把米粉給弄撒的到處都是,還罵人。

後來僧人來把圍觀的眾人遣散了,所以子璐並不知道後來如何解決了。

子璐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自然知道粒粒皆辛苦,知道農民們種出糧食收穫非常不容易,自然也不會浪費。而且子璐聽大姨經常唸叨:每個人從出生就帶著自己的一個飯碗,如果總是浪費糧食,閻王爺會統計這個人浪費了多少糧食,將來就減多少壽命。犯下重大過錯的人,會被天上的龍給抓走,會被雷劈死。打雷的時候,天上的閃電就是天上的龍。

子璐小時候很害怕打雷打閃電,其實都是被大姨給嚇的。子璐長大了,懂的多了,雖然不像小時候那般害怕打雷打閃電。但是也還是有所顧忌,不會去做壞事,不會傷天害理。

子璐從小就相信善惡終有報。到了寺廟,發現高僧講的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讓人不要去講別人的是非,不要罵人,否則會犯口舌之罪,有報應。不要偷盜,不要邪淫,不要殺人,也不能自殺,不要害人,等等。

子璐記得高僧講過的一個佛法故事,說一個寺廟裡,有位僧人日夜不睡,都在誦經。其他僧人都睡了,有一個被吵醒了,就抱怨“這麼晚還不睡,跟青蛙一樣煩人。”於是這個抱怨的僧人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