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大唐北庭故地後,大家對收復整個西域也是充滿了希望,言談之間不免多了一些輕敵思想和速戰速決的想法:
“王爺,蒙古人真的是銀樣臘槍頭,狗屁不是。”
“我們現在進軍,也許一個月後就能收復安西四鎮。”
“照這個速度,到了年底,我們能到達當年的貳師城過年。”
“也許我們能直接殺到撒馬爾罕,把帖木兒的腦袋擰下來當已尿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
遼王聽到這些意見之後,不由憂心忡忡。
他在草原上信馬由韁走了半個時辰,好好捋了捋思路,才對大家說道:
“仗打到今天這個地步,恐怕就是國戰了。其實,打仗不僅僅打的是士氣、武器和戰略戰術,有時候打的還是後勤保障。今天我就拿前朝經營西域的歷史與方略好好給大家上一堂課。”
“漢唐經營西域的基本方略是固關隴,必先守河西;守河西,必先守西域;守西域,必先守北疆。”
“歷史上,烏魯木齊河一帶曾經是西域北疆中心,可耕可牧。現在,我們的腳下,就是漢朝西域都護的輪臺城,唐朝烏拉泊古城。從烏拉泊到巴里草原,到處是漢、唐兩代經營西域的舊城古堡。在我們漢家與匈奴、突厥、吐蕃等遊牧部落的反覆爭奪中,新舊城相依,城名相重。正如這烏拉泊周圍就有好幾個輪臺古城一樣。”
“漢朝最初也在烏拉泊以北輪臺築城屯田,因為漢武帝后來搞了個《輪臺詔》,後世腐儒紛紛誇大這一份詔書的政治作用,說這是漢武帝晚年痛改前非的罪已詔,把輪臺屯田和經營西域貼上了窮兵黷武的標籤,要求從此放棄對外征戰,專務農本。”
“實際上,漢武帝這份詔書只是對連續三十年對外用兵的一個反思,順帶對經營西域政策進行了一次調整,而不是說放棄西域。”
“當時漢朝經營西域真正的困因不是因為在輪臺屯田多了,而是太少了。漢軍最初屯田兵力不過數十人,畝數過少,產量過低,根本不足以保障漢軍的軍糧供應。”
“如果在輪臺一帶擴大屯田規模,正如當時名臣桑弘羊所說,稍築列亭,連城而西,便可威震西域。這才是務農本與強邊的完美結合。”
“匈奴和漢朝五爭車師,從漢武帝一直爭到漢宣帝,就說明了這個關鍵問題,就連不會種地的匈奴人也意識到了屯田的重要性。漢朝大將鄭吉帶領一千五百人在此屯田,匈奴也派了四千人來屯田。”
“最終,還是因為漢軍善於屯田,解決了軍糧供給問題,取得了爭奪天山南北的主動權,把匈奴人給擠了出去。”
“所以,與其說是漢軍透過作戰擊敗了匈奴,倒不如說是漢軍透過屯田贏了匈奴。”
“到了大唐在此設立庭州,下轄蒲類、輪臺、金滿和西海四縣,天山以北已是禾菽數千裡相望,足以保障北庭都護府渤海軍一萬兩千兵馬的糧草供應。”
“現在,明軍後勤補給線也越來越長,僅靠繳獲,勉強可以支撐到冬月,但是後面的過冬糧草還得靠從瓜州到哈密再到迪化的千里轉運。”
“因為路途遙遠,瓜州來的糧食至少要有三成以上消耗在路上。目前甘肅荒無人煙,幾乎無糧可運,如果從關中平原運糧,估計要有八成甚至九成的軍糧消耗在轉運的路上。”
“想當年侯君集雖說滅了高昌國,但是關中百姓為了轉運軍糧可是十室九空,民怨沸騰。而且從瓜州到這裡要二十多天,從西安到這裡要兩個月。西域形勢一旦有變,遠水救不了近火。”
“民無糧不穩,軍無糧不勝。在西域屯田一畝,勝過內地屯田二十畝,還可節省用於軍糧運送的八成以上兵力,節省大量調兵遣將、籌集糧草的時間。”
“西域一省如果能夠自力更生,內地百姓也不會因增加徭役賦稅而民怨沸騰,朝內那幫腐儒也不會因此攻擊朝廷用兵窮兵黷武,輕言放棄西域……”
聽著遼王談古論今,各位一路勢如破竹的將軍們及時上了一堂重要的軍事課,開始意識到打仗就是打後勤,轉戰天山並不只是打打殺殺那麼簡單,慢慢也少了些速勝思想。
但是靖江王有些不以為然,這不就是後世的建設兵團經驗麼!
他覺得遼王是故意誇大後勤困難,準備為停止西進作鋪墊。這讓他很不開心!
他後世在新疆生活了十幾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對腳下的每一片土地、每一片胡楊、每一片草原,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