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楊寓和和戶部右尚書韓克忠都派人飄洋過海告來告洋狀,打對方的小報告,互相攻訐。一個說對方阻撓在山東推行新政,一個說對方想控制戶部,進而控制大明財富。
無論如何,永樂不想回內地了操那些淡心了,他不可能當大明一輩子保姆,還吃力不討好。
不管怎麼樣,在他離開應天后,整個朝堂是基本穩定的。江淮、河南和北平三地的戰爭創傷已經基本抹平,山東也正在恢復,大明財政收入因為有了遼東的入項,已經達到了兩千五百萬兩銀子。
楊寓雖說有借新政打擊政敵之嫌,也在永樂的預期之內。
如果楊寓不整點手腕,那些大臣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如果想讓應天朝堂能夠正常運轉,還真需要一個像楊寓這樣的人。孔夫子是聖人,他能治國嗎?觀音菩薩是聖人,她能治國嗎?
至於楊寓打擊親王、收拾宗室,永樂感謝他還來不及哩。畢竟大明宗室越來越少,大明財政負擔越來越輕。楊寓收拾宗室,其實充當了永樂的白手套,為永樂背了鍋。
至於楊寓兒子狐假虎威、中飽私囊,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凡衙內都有這些臭毛病,都:()去大明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