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很快又扶起蹇義。
蹇義是個老實人,雖說為人迂了些,笨了點,但是幹事踏實,像一頭老黃牛,任勞任怨,一直對永樂忠心耿耿。
永樂心裡雖然對他也有些氣,但不想拿他開刀,於是說道:“宜之先生,我當初之國遼東途經十三峰時,曾經送給黃湜一句話,你還記得?”
蹇義答道:“陛下當初教導黃長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禍福避趨之’。臣知道,陛下當時也是勉勵臣等人為國效力的,臣不敢忘。”
永樂問道:“那我問你,你說是修改一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良法重要,還是跟著方孝孺結黨營私重要?”
蹇義答道:“臣知錯了。”
永樂勃然大怒,罵道:“既然知錯,還不滾回去,好好給朕修訂《大明律》?”
蹇義對永樂一直心存敬畏,連忙答道:“臣領旨。”
蹇義嚇得屁滾尿流滾出了金鑾殿,永樂拿一雙鷹一樣的眼睛又瞅向曾經的秘書夏吉,心裡多了一些失望,眼裡多了一份寒意。
他冷冷地問道:“夏吉啊,你可知道,‘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朕今天不把你打死,估計回去後其他朝臣都要把你罵死。”
夏吉到遼東歷練,經解縉的推薦,曾經當過遼王的秘書,後來又當過沈莊的副手,學習治理瀋陽城,耳濡目染之下,確實學了些東西。
但是他和許多儒生一樣,在內心並看不起沈莊唯利是圖的那一套。在他看來,治國還是要由飽讀聖賢書的儒生來主持,堅持以耕讀為本,以仁治國。沈莊所謂的搞活經濟、招商引資,不過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搞亂人心之舉。
回到京城之後,夏吉很快進入了以方孝孺為首的鴻儒大海,就像一頭曾經短暫被馴化的野豬一樣,又回到了野外,最終變回了一頭野豬。
在方孝孺等人的威逼利誘下,他很快選擇了同流合汙。沒有高風險,哪有權傾天下的高回報。
他此時雖然感到了皇帝的威壓,倒有些硬氣,答道:“陛下,臣自知非將相之才,難以狗尾續貂,只願以死感謝同僚抬舉。”
永樂笑道道:“朕還沒看出來啊,你還真是個官迷,寧死也要當這個首輔。那朕就滿足您,先打個三十廷杖。”
永樂對夏吉現在極為失望,決定先拿他開刀。
兩名御前侍衛上前,拖下夏吉,送他去領板子吃。
方孝孺開始咆哮:“陛下雖貴為天子,英明神武,卻這麼凌辱骨鯁之臣,不怕留下萬世罵名嗎?”
永樂仰天哈哈一笑,說道:“朕怕,而且怕極了。朕從來不怕齊泰之流的真小人,但是怕魏徵之流的偽君子沾汙了這朝堂,誤導了青史。楊榮何在?”
一位七品小官馬上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扶了扶烏紗帽,答道:“翰林院編修楊榮候旨。”
永樂問道:“聽說你進士及第,位列一甲前十,想必知道魏徵死後為什麼會被唐太宗李世民毀去墓碑?”
楊榮答道:“回陛下,魏徵表面犯顏直諫,實際上是沽名釣譽,暗地擔心皇帝報復,將諫辭私送史官留存,以此要挾君王。他明裡獨來獨往,暗地依附太子和侯君集,以保富貴。其剛正不阿是表,心機滿懷是裡,實際是個兩面人,此乃國妖。”
永樂又問道:“楊寓何在?”
馬上又有一名七品芝麻官站了出來,清了清嗓子,答道:“翰林院編修楊寓候旨。”
永樂接著問道:“聽說你沒有功名,為什麼能在建文稱帝時參與軍機?”
楊寓答道:“回陛下,臣自幼家貧,遊學四方,無錢參加科舉。後幸得楊榮舉薦,得以入宮編修前史。建文帝因為要以史為鑑,不免有所垂詢。”
永樂繼續問道:“既然你沒有功名,就能進入建文帝的翰林院,參預軍機,那麼朕舉薦的沈莊、曹無雙就不能進入朝堂?朕識人之能還不如楊榮?方孝孺不反對你進入翰林,為何反對沈莊進入朝堂?”
楊寓連忙答道:“陛下,方孝孺胡說八道,悖逆之極。自古以來,無論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大凡一代明君都是英雄不問出身。”
聽到自己想要聽的聲音,永樂這才回到龍椅上,得意洋洋地問道:“大家聽聽,朕沒考過進士,學問沒有你們各位大儒好。但是,這兩位翰林總沒說錯吧?你們評評,朕打方孝孺打錯了嗎?”
解縉這個叛徒連忙帶領百官高呼:“吾皇英明!”
“估計你們中間還有人不服,特別是那個方孝孺。朕累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