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州詳細寫了這兩種農作物的產量、生長環境,種植方法等。至於西紅柿和辣椒,陳雲州沒送,新鮮的蔬果太遠了沒法送去,送種子又沒法立即得到驗證。
而且辣椒的辛辣味,第一次吃的人往往不習慣。若是將那些王公貴族辣出個好歹反倒麻煩。
左右這兩種蔬菜無傷大雅,只是改善口味,逐漸在民間傳開即可,京城的貴族老爺們晚點嚐鮮也無妨。
陳雲州重點推廣的是玉米和土豆、紅薯。
今年百草坡共種植了兩畝半玉米,收了兩千一百多斤玉米,算下來畝產超過八百斤。
五斤種子產出兩千餘斤的糧食,種收比高達一比四百,放在現代肯定是要虧本的,可放在古代,這絕對是逆天的種收比。
鄭深捧著金黃的玉米粒,雙手顫抖:“這麼多!”
陳雲州以前說這些作物高產,他以為也就百斤頂天了,哪曉得一畝地竟然有八百多斤。
若是全縣百姓都種上玉米,何愁填不飽肚子。
其實這遠不是玉米的極限,陳雲最新資源起惡帬把以四八么六九六三州笑著說:“如果施肥足夠,產量還能增長一些。”
不然為何華夏封建時代幾年前,人口最高峰始終維持在幾千萬,直到大清,人口暴漲,短短兩百年,人口就由幾千萬增加到了幾個億。
從外引進的玉米、紅薯、土豆這類高產又極適應惡劣生長環境的農作物是大功臣之一。
較之水稻和小麥,玉米、土豆更適合北方和貧瘠的地區種植,而且產量更高,能夠養活更多的人,這相當於是提高了土地承載的人口上限。
陳雲州記得老爺子經常跟他念叨,以前窮的時候,吃不上大米白麵,家家戶戶天天喝的就是玉米糊糊,紅薯湯,以至於有些人吃得反胃,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他們就再也不願碰這些食物。
鄭深小心翼翼地放下玉米,激動地說:“大人放心,僅憑這幾種作物,朝廷就一定會重重嘉獎大人。”
陳雲州笑了笑。
他不是那麼在意嘉不嘉獎,他只希望朝廷給力點,給他揚名,這樣他才能早點攢齊一百萬擁護值。
陳雲州和楊柏川的這些動作不小,瞞不住人。
訊息很快就傳到了齊項明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