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成功,耀眼的光芒同時也折射到好萊塢去了。施裡芬認為聘請李小龍擔任好萊塢電影主角的時機完全成熟。並且,李小龍一直認為他發展電影事業的理想地方是好萊塢,他離美時向施裡芬透露:他還要殺回好萊塢主演電影的。
《無聲笛》的劇本最終是被華納公司槍斃的,施裡芬找到20世紀福斯公司,盡力推薦。福斯公司很快就同意投資開拍。
施裡芬立即飛往香港,準備跟李小龍一道分享願望實現的喜悅。接下的事令施裡芬錯愕且傷心,李小龍不僅沒同意,而且對久違的老友沒什麼好臉色。施裡芬後來回憶拜訪李小龍的情形,苦澀多多:
“我以為自己是給他帶來了好訊息的。因我取得了20世紀福斯公司的同意,可按詹姆斯·高賓希望的方式拍《無聲笛》,特意再找他合作。”
“我以為我與小龍的關係還算密切,我只須向他提出要求,他是會同意的。但他的反應卻令我吃驚,他說他認為我們不可能遂他的意。”
“他說:”我為什麼要比詹姆斯·高賓矮一截?‘這是’印度之行‘的舊事重提,可能是他的自尊心需要,對那次尋找拍攝《無聲笛》的外景中所感受到的屈辱進行抗議。“
“小龍其實想知道,我們缺了他行不行?我說行。他還想知道,我們到哪去找可以代替他的人——一個能同時扮演五個角色的演員。於是我告訴他,我們可以去找五個演員。”
“後來,詹姆斯·高賓與福斯公司的製片人一同飛去香港找他,想得到確定的答覆,可是他拒絕了。”
李小龍一慣不善做人,在對待施裡芬的態度上,李小龍太沒有人情味了!
施裡芬是少數幾個與李小龍的友誼一直保持到他死的朋友。施裡芬寬容大度,不計前隙,與李小龍終又有了一次成功的合作。這是後話。
第十六章 盛名之下 是是非非喜亦憂
名聲大噪,片商紛紛賄賂他,以期拉他加盟,莫名其妙竟收到20萬元!力圖籌建演員工會,為演員爭權益,但最終意願未成。武林中人紛紛向他挑戰,以求打敗他,取代他做“東方功夫第一人”。不改與靚女交往的嗜好,不時爆出與女星有染的花邊新聞。一女演員,愛他欲死,寫下一曲催人淚下的“哀歌”……
李小龍拍完《精武門》,意味著他與嘉禾製片公司契約的終結。稍稍降溫的“逐李”遊戲再掀熱潮,港臺的製片公司無一不想把李小龍“逮”到手。
《精武門》公映後,鉅額票房收入進一步證實李小龍是棵搖錢樹。於是,“逐李”熱潮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當時有家報紙,為這些苦於“逮”不住李小龍的片商出謀獻策,說李小龍放棄世界電影聖殿好萊塢不呆,跑來香港,為的是日後賺大錢。因此,誰出得價高,李小龍就跟誰幹。就象當時小公司嘉禾打垮大公司邵氏一樣,邵氏只肯出兩千美元的片酬,而嘉禾出的是7千5百美元!
其實,“金錢”行動,在《唐山大兄》封機後,早已開始。這家報紙,無疑又為“逐李”熱潮火上澆油。
李小龍一概拒絕這些不曾有過交道的片商們,合作事宜面談不成,因此也無法進入實質性的片酬問題。
於是,“金錢”行動提前行動,先期“賄賂”李小龍,只要你得了好處,就應該施以回報,至少應跟我面談。一些片商,千方百計接近李小龍,向他饋送禮品和錢款。這多是公開場合,給記者抓住了,在報上大肆渲染,說李小龍已接受某某片商的饋贈,已約定日期商談,準備加盟或串演,一展身手,云云。
李小龍啼笑皆非。
最令李小龍哭笑不得的是,他一次收到20萬元!大概此公嫌錢少不足以對李小龍形成誘惑,打不動李小龍“待價而沽”的心。
李小龍對幾個武打演員提起此事:“一次,一些人來到我家門口,遞給我一張20萬元的支票,我問他們,這是什麼意思?對方說:”不要擔心,這是一點小禮物。‘我並不認識這些人,他們對我來說,全是陌生人。“
屢屢發生這樣的事,使李小龍變得多疑,他覺得事情的,背後還另有陰謀,他不能再相信任何人了。李小龍說:“這是一件非常為難的事,我不知該相信誰,甚至對我的老朋友也開始懷疑起來了。在這個時期中,我不知道誰會打我的主意。”
“當人們出了那麼多錢——就象上面所說的那樣,你不知作如何想法。我毀掉所有支票,但又很難做到這點,因為我不知道他要求的是什麼。”
“當然,金錢是很重要的東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