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山路還是給村裡人繼續免費用,他們家只把路兩邊收回來,自己種點紫蘇,總沒人說啥吧? 還有人居然連自家祖墳都惦記上了,以前懶得只有清明節才會去替祖宗砍一砍墳頭上的草,現在突然孝心爆發,覺得不能讓自家祖宗的墳頭如此寒酸,要把通往祖墳的那條路修整出來,路兩邊都種上薄荷紫蘇什麼的…… 好吧!確實是可以美化祖墳附近的環境。 但怎麼聽著怪怪的呢? 你丫的不會想在老祖宗墳頭種菜吧? 九姑婆一臉黑線地叫停了這個瘋狂的舉動。 村裡那麼多邊邊角角的地,還不夠你們種的嗎? 居然把鬼點子打到了自家祖宗墳頭上? 這是對祖宗們大不敬啊! 村裡做主分了地之後,除了少數幾家還有些不滿意,鬧到村裡想多分點,大多數人都開始跟著合作社忙活起來。 章家義也幫合作社聯絡到了之前對口幫扶他的那位指導老師,採購了一批高產紫蘇種子回來。 村裡人一直以為紫蘇是春天種的,章家義也是諮詢了專家才知道,原來,在一些水肥光照充足的地方,規模化種植的紫蘇,已經可以實現一年四季不間斷種植了。 春天一般是三月份播種,秋天正好是九月初播種,紫蘇的種子生命力特別頑強,對環境要求也不高,不過為了確保高產,還是要按照專家給的種植手冊,先把買回來的紫蘇種子“預處理”一下。 也就是先用30多度的溫水浸泡紫蘇種子,24小時後,種子吸飽了水分,發芽率會更高。 趁著種子處理的時間,村裡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耕地做苗床。 以前村裡人自己種點紫蘇做菜吃,壓根都不用種,隨便從野外挖幾棵苗,移栽到自家菜園子裡,長出來的紫蘇,吃都吃不完。 他們這裡吃紫蘇,主要是燒魚或者做涼拌菜的時候放點調味,用的不多。 但現在,被九姑婆洗腦之後,發現紫蘇居然這麼值錢,再加上這次買的良種也是花了錢的,於是,村裡家家戶戶都像種西瓜、種棉花那樣,認認真真準備了苗床。 按照專家給的種植手冊裡說的那樣,先平整土地,然後把自家漚的熟糞肥,和園土、黃沙混合,攪拌均勻。 先在下面鋪一層,然後把處理好的紫蘇種子撒上去,再蓋上一層2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後用細細的花灑,把表面土壤灑到溼潤,就可以等著紫蘇發芽了。 人家專家給的種植手冊上說了,秋播的紫蘇,為了確保幼苗的成活率,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在育苗床上,把小苗給培育出來,等到紫蘇苗長大一點,再移栽定植,這樣成活率才能提高。 翻譯成老百姓能聽懂的話就是:高產紫蘇的種子很貴的,要降低育苗成本,就必須做好育苗床管理! 於是,從這天開始,整個章家村的老百姓,都被自家的育苗床給封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