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慧額頭青筋直跳,忍不住伸手拍了拍桌子。 等到眾人都安靜下來了,才冷冷地表示—— 啟慧終於把自己定好的收購標準和價格表,緩緩拿了出來—— “不要總覺得一畝地的產量越大,掙的錢就越多!” “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有錢人追求的,可不只是吃飽肚子,還要吃得健康,吃得高端上檔次。” “為什麼我一定要村裡成立專門的合作社?因為接下來,我們會根據採購商的收購標準,嚴格根據標準制定收購價格。” “你們看,像這種高山特級紫蘇鮮葉,葉片大小達到這種標準的,收購價是兩毛錢一片。” “注意哈,我們的收購價格,不是按公斤或者市斤算錢,是按照一片葉子算錢的。” “也就是說,一包一百片的紫蘇葉,收購價就是二十塊錢。” 什麼? 收購標準是按片給錢的? 那豈不是說,只要他們種出了符合要求的紫蘇,今後自家山上長出來的每一片紫蘇葉,都值兩毛錢? 會議室裡,剎那間一片寂靜,只能聽到鄉親們砰砰加速的心跳聲。 怪不得…… 怪不得九姑婆不讓他們用化肥農藥,非要讓他們自己漚農家肥,拿鋤頭去山上鋤草。 要是不伺候得精心點,能賣得這麼貴嗎? 章啟慧給他們定的收購標準主要有四檔。 最貴的當然是特級鮮葉,兩毛錢一片。 次一等的一級鮮葉,一毛五一片。 再次一等的“山下大田鮮葉”,八分錢一片。 最後就是不論大小的“統貨鮮葉”,根據品相,一斤的價格從三元到五元不等,這個主要是看紫蘇葉的品相和新鮮度。 不過,村民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看來最不值錢的“統貨鮮葉”,其實才是九姑婆最賺錢的部分。 一個是因為這種“統貨”產量大,基本上,一畝地的紫蘇苗,摘下最值錢的特級、二等鮮葉之後,剩下的全部都可以擼下來,當成統貨賣給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