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了。 村辦食堂也是根據章家村的經驗來的。 前兩年章家村農忙的時候,都是各家自己做飯吃, 後來章啟慧無意中發現,每次出來幹活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要留一個負責燒飯的。 這怎麼行? 一家留一個, 村裡幾十戶人家,豈不是要有幾十個人沒辦法參加勞動? 這完全不符合“卷王”對於村裡壯勞力的使用率要求! 於是, 在九姑婆的示意下,村長章家安給鄉里打了個報告, 從村集體拿出了五萬塊錢出來, 辦了一個村辦食堂。 這個食堂跟以前的大鍋飯不一樣,採取的是與時俱進的線上訂餐模式。 村裡弄了一個線上訂餐小程式, 誰家要訂餐,訂幾份, 就跟點外賣一樣,提前一天在小程式上下單。不會用小程式的老人也沒關係,跟村裡管食堂的人說一聲,用現金也可以訂餐。 家安本來還以為,來訂餐的肯定都是年輕人,畢竟村裡的老人平時過日子有多節儉,他這個村長比誰都清楚。 可是沒想到,村辦食堂開門後,到了農忙季節,村裡的老人來食堂吃飯的居然也不少。 章家安一開始還挺納悶的,結果他自己爹媽居然也在小程式訂餐了。 別問,問就是村裡人雖然學歷普遍不高,但這麼簡單的算術題還是能算清楚的。 在村裡訂餐,最便宜的一葷兩素才八塊錢。 但是在村辦食堂吃飯,他們不用買米買菜,也不用花時間去淘米做菜,省下來的幾個小時時間,算成工時費,早就把全家人訂餐的錢給賺回來了。 而且家裡自己開伙的花銷也省了。 裡外裡一算,在村辦食堂吃飯,雖然看著是花了錢,但實際上卻是賺錢的。 別人家不說,就說村長自己家,自從他媽不用在家裡做飯之後,去合作社倉庫幫忙分類打包蔬菜,一天工資一百二,去掉他們一家三口的訂餐費,還能剩下九十塊錢呢。 而且還不止,因為他和他媽,一個在村委,一個在合作社,平時都有餐補,算下來一頓飯能補貼五塊錢,也就是說,去村辦食堂吃飯,一頓飯實際上只需要自己付五塊錢。 今年農忙季節過去後,因為村辦食堂太受歡迎,在村民們的強烈要求下,村裡決定把這個臨時食堂,辦成長期食堂。 那幾個在食堂幫忙的嬸子們,誤打誤撞從臨時工變成了合同工,高興的都傻了。 聽說章家村“村辦食堂”辦得不錯,附近幾個村子已經過來考察取經了,打算照搬回去,架子溝村也覺得村裡辦個食堂挺好的,僱幾個人燒飯,就能把村裡每家每戶負責燒飯的那個勞動力解放出來,他們能給村裡創造的價值,又何止幾頓飯?